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乙)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注释)①清以越:轻亮而高扬。②缓以苍:缓慢而苍老。③娇以婉:娇柔而和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八尺屏障______

(2)惊欠伸______

(3)又一时______

(4)了了可辨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2)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3.品味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4.甲文交代道具之简单的目的和乙文女子表演口技目的分别是什么?

 

1.(1)设置,安放(2)睡醒(3)一起,都(4)清清楚楚 2.(1)同时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2)但药吃完了,病却未见好转。(意思对即可) 3.“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通过侧面描写,衬托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4.甲文写道具之简单目的是为了衬托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乙文女子表演口技目的是为了“售其术耳”(或为了出售她的草药)。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施”:设置,安放。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一时”“毕”“方”“效”等字词的翻译。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所给句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大意。“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仔细听,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此句通过侧面描写,衬托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可分析“伸颈”、“侧目”等词。如“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但尚能自持。 4.试题分析:比较阅读。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甲文交代道具之简单“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其目的可以从衬托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的角度作答。乙文女子表演口技目的可以从出售她的草药的角度作答。可分析“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两句即可推断出答案。 (一)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像极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仔细听,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二)译文: 不一会儿,青年女子掀开帘子,叫村里的病人拿药和药方,随即转身回到房里,接着,就听到三姑告别,三个女仆告别,小孩咿咿呀呀声,小猫喵喵叫喊声,一时并起。九姑的声音清脆响亮,六姑的声音缓慢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柔婉转,那三个女仆的声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村子里的人听了以为她们真的都是神仙。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从"神仙"那里讨教的药方和草药,赶紧煎熬饮用,但药吃完了,病却未见好转。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实并没有什么神仙。她只不过是借助口技来推销自己的草药罢了。然而已经是很奇妙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释:①取次:任意,随意。

1.“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词人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从全词来看,词人在听杜鹃啼叫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八年级某班最近围绕“长城”专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席慕容的《长城谣》这样写道“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说说你对“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的理解,并写出你所知道的长城的一个关口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同学小明对此次活动很不理解,他认为长城作为古迹目前只有旅游价值,不适宜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请你和他进行思想交流使他积极参与这一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该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该电视台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见示例),请你在其他四个中选两个仿照示例拟定电视片的标题。

示例:“建筑”:巧夺天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十四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在长城上萍水相逢,共叙别后之情。

B. 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C. 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

D. 三台山森林公园里游客济济一堂,享受自然生态,观赏美丽风景。

 

查看答案

依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嘲》)

(3)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5)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6)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7)耳闻不如目见,________________。(刘向《说苑·政理》)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校园应当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②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学校安全工作还存在制度不完善、不配套,预防风险、处理事故的机制不健全、意识和能力不强等。③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④地方政府要求教育部门要将安全知识作为校长、教师培训的必要内容,加大培训的力度和必要的考核。

(1)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