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①然而,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然而,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在瓦尔海姆的一家农舍里逝去的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十九世纪,而这一秒钟全取决于这个迂腐庸人的一张嘴巴。这一秒钟全掌握在这双神经质地揉皱了皇帝命令的手中。──这是多么不幸!倘若格鲁希在这刹那之间有勇气、有魄力、不拘泥于皇帝的命令,而是相信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那么法国也就得救了。可惜这个毫无主见的家伙只会始终听命于写在纸上的条文,而从不会听从命运的召唤。

②格鲁希使劲地摇了摇手。他说,把这样一支小部队再分散兵力是不负责的,他的任务是追击普军,而不是其他。就这样,他拒绝了这一违背皇帝命令的行动。军官们闷闷不乐地沉默了。在他周围鸦雀无声。而决定性的一秒钟就这样在静默之中消逝了,它一去不复返,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这一秒钟。──威灵顿胜利了。

③格鲁希的部队继续往前走。热拉尔和旺达姆愤怒地紧握着拳头。不久,格鲁希自己也不安起来,随着一小时一小时的过去,他越来越没有把握,因为令人奇怪的是,普军始终没有出现。显然,他们离开了退往布鲁塞尔去的方向。接着,情报人员报告了种种可疑的迹象,说明普军在撤退过程中已分几路转移到了正在激战的战场。如果这时候格鲁希赶紧率领队伍去增援皇帝,还是来得及的。但他只是怀着愈来愈不安的心情,依然等待着消息,等待着皇帝要他返回的命令。可是没有消息来。只有低沉的隆隆炮声震颤着大地,炮声却愈来愈远。孤注一掷的滑铁卢搏斗正在进行,炮弹便是投下来的铁色子。

1.阅读选文,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热拉尔和旺达姆愤怒地紧握着拳头。

②军官们闷闷不乐地沉默了。

2.你是如何看待文段第①段的第一句话的?谈谈你的理解。

3.文段写出了格鲁希的错误决定,及格鲁希未能随机应变增援皇帝采用了什么手法?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1.①写部下的愤怒正是为了反衬格鲁希的重大错误,更衬托了他的毫无主见,缺乏胆识。②以战士的心情不快,孤言寡语,来反衬格鲁希的昏庸无能。 2.我认为这种看法不全面。因为任何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滑铁卢一仗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在莫斯科的失败。” 3.侧重运用了细节的特定镜头,即运用了工笔细描的手法。写大战场而落笔细节描写,这更突出表现格鲁希的人物形象和作者非凡的构思组材和写人记事的功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热拉尔和旺达姆愤怒地紧握着拳头”一句写出了部下的愤怒,反衬出格鲁希的重大错误和他的毫无主见,缺乏胆识的性格;“军官们闷闷不乐地沉默了”一句写的是战士的心情,反衬出格鲁希的昏庸无能。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一句,写格鲁希接到皇帝的命令之后的决定,正是因为他的犹豫不决,导致了皇帝的失败。根据自己对此段历史事件的了解来表明态度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工笔细描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文学作品中,工笔细描指用细腻的笔触,精细地描绘人、物外貌和生活场景,使人或景物的形象生动逼真,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文中写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以及格鲁希未能随机应变增援皇帝的部分属于工笔细描,更突出格鲁希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技术。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后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徜徉,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节选自《松风阁记》)

(注)①方舟上人:一个名叫方舟的和尚。 ②偃(yǎn)蹇:托病不做事。 ③汩(ɡǔ):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林壑________ ②其大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听于松可以适吾耳

3.(甲)文中“醉翁亭”得名缘由是______,(乙)文中“松风阁”得名缘由是_________;(甲)(乙)两文作者在游历的过程中相同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云梦泽,波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结合加点的字说一说。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默写

嗟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噫!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扣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中祥子进了人和车厂租了刘四爷的车,开始早出晚归的拉散客拉包月,为的是能早日买辆新车。

B.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伦敦认识了一位船长,和他去了几内亚沿岸,赚了一笔不小的钱,还学会了记航海日志和观察天文。

C.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到了巫人岛,岛上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呼唤鬼魂,格列佛在与他们交谈中,发现了史书中很多不实的记载。

D.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先后四次出海,历经磨难,见识了与当时法国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