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人贵立志 ①人贵立志。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

阅读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人贵立志

①人贵立志。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清代名臣左宗棠,很早就怀有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他潜心研究中外军事战略,被誉为“天才军事领袖”。面对外国侵略,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反观与同时代的一些官吏,一心只追求一己之利,在国家危难之时,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何谈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致黎锦熙信》中提出了深刻见【解析】
“真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他在求学时期,就立志救国救民,为了实现志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倾听农民的呼声。此外,他还多次去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坚定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

B. 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C. 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 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4.根据生活实际,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立志的?

 

1.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论证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 3.C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须结合选文及实际来谈)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结合本文内容来看,作者着重阐述“立志”的问题,并在首段末句提出了论点。 2.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从第③段内容来看,主要举了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的例子,并将他的前后半生的经历进行对比,可见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来论证文段首句“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这一观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分别进行仔细分析比对,即可得出答案。与原文不符的是C项,根据文章末段的话“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可知,一个人,能立下大志,还要不懈奋斗,才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故选C。 4.本题考查针对文中的某种现象谈自己的看法。这类题目属于探究性题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答时,只需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就可以了,不要面面俱到。此题应该先明确自己的志向,然后阐述以此为志向的理由,注意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别样的礼物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胧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竞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再书包,然后变戏法似地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同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⑦噢,是他!这足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⑩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原文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

⑵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3.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做简要的赏析

A.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行吗?”

B.似一棒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

4.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5.选文第⑦段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后面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皆碧(piǎo )

B. 谷忘反(kuī)

C. 上蔽(kē)

D. 不穷(zuà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风烟俱_____________

(2)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

(3)窥谷忘_____________

(4)鸢飞天者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查看答案

古诗词阅读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以“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2.请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我们经常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论语>十则》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是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某校开展了“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主题活动。有同学查找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综合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73.6%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大类垃圾食品,有油炸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等。长期食用这些垃圾食品,影响健康。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学校学生会拟写一则食品安全的倡议书。下面是学生会某学生干部代写的倡议书,格式和画线内容各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问题关系身边的你我他,需要我们密切关注。为提高全校同学食品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创建和谐美丽的校园,现向全校同学发如下倡议:

一、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控力。不买不吃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

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多了解健康食品知识,不购买无卫生许可的餐饮品,防止急性肠胃炎和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传播。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校园内吃零食,不乱扔纸屑、包装袋和饮料瓶等,保持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饭前饭后勤洗手,不喝生水。

四、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不暴饮暴食。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共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中学学生会

2018年5月30日

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