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7年中考四川巴中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

(2017年中考四川巴中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在书法醇美放入墨香中,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A. 绽放  闪烁  跳动   飘散

B. 飘散  绽放  跳动   闪烁

C. 闪烁  跳动  绽放   飘散

D. 绽放  闪烁  飘散   跳动

 

D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绽放”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形容缤纷的花炮用“绽放”,由此排除了BC项。“闪烁”光摇晃不定的样子,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应用“闪烁”;接着应是飘散在书法醇美墨香中,跳动在弓弦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村民集中居住区内有医院、幼儿园、便民服务站等,现在的乡村已今非昔比

B. 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歌唱比赛的到来。

C. 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名的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D. 中考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略胜一筹      闻明遐迩        海阔天空        苦心孤诣

B. 长吁短叹      任重道远        孤注一致        恍然大悟

C. 振耳欲聋      自暴自弃        见异思迁        触目伤怀

D. 鸦雀无声      唯命是从        滔滔不绝        不能自已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uàn)  寻 (mì)    吞(sì)      疲不堪(bèi)

B. 惑(gǔ)    褴(lǚ)   躏(róu)     毛骨悚然(sǒng)

C. (qì)     (xùn)   然(xīn)     悲天人(mǐn)

D. 唐(tuí)    狼(jí)   (xuè)     自怨自(yì)

 

查看答案

题目:这让我难以拒绝

  要求:①以“这让我难以拒绝”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查看答案

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

张音

“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

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

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

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

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个问号。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

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

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 》2018年5月17日,略有改动)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2.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3.“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成人纸质图书阅读量(本)

成人电子图书阅读量(本)

城镇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

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

2016年

4.65

3.21

5.60

3.61

2017年

4.66

3.12

5.83

3.35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

A. 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几乎已经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

B. 从图表看,农村居民的阅读量和城镇居民的阅读量相比落后不少,城乡阅读差距明显,而且将会越来越大。

C. 目前农村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各地可以通过设立“农民阅读节”,建设“农民书屋”等来改变这种现状,进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D. 成人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增长缓慢昭示我们,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更长期的努力,久久为功才会有更明显的成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