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阅读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

说明文阅读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解决能源危机的希望。

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总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着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过程中,一旦造成可燃冰的分解,甲烷将会大量泄露,其危害将不可估量。因为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我们并不会因此就远离这样一种新能源。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了。

1.下列说法最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的事例,说明多个国家都在努力研究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并且找到了解决能源危机的出路。

B. 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解释了什么是可燃冰。

C. 第⑤段划线句子中“崩溃”一词,生动形象的说明由于可燃冰里蕴含着丰富的甲烷,其能量远大于石油天然气,在未来很有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大幅度下跌。

D. 第⑦段的“届时”,指的是再过十年左右,大量的“可燃冰”就可以用于应付能源危机了。

2.下列选项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低温、高压、地层中有天然气供给并有孔隙空间四个条件。

B. 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以及深海海底。

C. 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总量的原因是海洋的面积更大,并且拥有更为充分的气源供给。

D. 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导致海底地质灾害、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殃及海洋生物。

3.第5段“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一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1.C 2.C 3.不能去掉。“以目前的消费速度”起到限制作用,说明按照当前人类对天然气的消费速度来测算,可燃冰的储量可满足全球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如果消费速度变化,可燃冰可供消费的时间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去掉,语言表意太绝对。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解析】 1.试题分析:C说法最全面准确。A“说明多个国家都在努力研究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并且找到了解决能源危机的出路”错,原文是“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B用简洁、准确、科学的语言概括地介绍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就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而划线的语句,并不是介绍可燃冰的本质特征。所以不属于下定义。D原句是“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注意是“有望解决”,所以选项“就可以用于应付能源危机了”说法绝对。 2.试题分析:C选项表述符合文意。A原句是“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注意这里面的两个“充足”。B原句是“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注意“已发现”这个词语。D选项说法绝对。原句为“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过程中,一旦造成可燃冰的分解,甲烷将会大量泄露,其危害将不可估量”“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注意“一旦”“可能”这样的词语。 3.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以目前的消费速度”起到限制作用,说明可燃冰的储量“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满足全球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如果去掉,语言不准确严谨。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久之,文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觳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饭不等,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注释)①文:田文,即孟尝君。②婴:田婴,齐宣王之庶弟,田文之父,曾任齐国宰相十一年,后来薛县被封给田婴。③绮觳(qǐ hú):丝织品的总称。④侍史:官职,类似于现在的书记官 ⑤存问:慰问⑥蔽火光:背着火光,指躲在黑影里吃饭.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承问其父婴曰     间:隙,空闲    B. 招致诸侯宾客及人有罪者    亡:逃跑

C. 饭不等             以:因为    D. 食辞去                    辍:停止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文窃之”的“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君为长者,故不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B. 衔觞赋诗,以其志。(《五柳先生传》)

C. 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D. 其一坐于前(《狼》)

3.下列句子中,与“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一句句式相同的是(       )

A.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B.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C. 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从短文中可以看出,孟尝君有礼贤下士的美好品格。

B. 孟尝君的父亲田因为懂得礼贤下士,名声显扬于诸侯,因此积攒了很多财富。

C. 孟尝君让“天下之士”倾心的原因是他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富的待遇。

D. 文中客“自刭”是因为误会孟尝君,认为他“饭不等”,有私心、轻视人而羞愧自杀。

5.翻译下列句子

(1)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

(2)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内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_______的著作《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

A.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简自尊、自爱、追求平等和人格独立,敢于追求幸福。

B. 罗曼•罗兰        名人传                贝多芬失聪后的内心独白。

C.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

D. 傅雷             傅雷家书              傅雷向儿子讲述平等自尊的重要性。

2.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是(         )

A. 作者是19世纪英国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因创作了此文而跨入世界著名文学家之列。

B.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

C. 作品表现了主人公在追求自由幸福的人生的同时,也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人格尊严。

D. 小说情节曲折,气氛温馨,始终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从“异国建筑群”到近代名人故居,从碧海蓝天红瓦绿树到鳞次栉比摩天大楼,从鸥鸟翔集千帆点点的白昼到光影变幻五彩缤纷的夜色,从游人如织的热闹景点到恬适静雅的24小时书屋……魅力青岛,韵味十足。作为2018“上合峰会”的主办城市,青岛也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学校组织同学们做志愿者,每人要制作一块宣传牌,向游人介绍青岛一景,你会怎么写呢?要求:语言流畅、优美,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言简意深,是中国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古代文人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会触景生情撰写对联,以抒发心中的情感,不但为山水增色,也陶冶了游人情操,增添了人文气息。

李晓峰同学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他的兴趣,但他一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次日清晨,他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

你认为下面哪一项是李晓峰对出的下联?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白云观外云霞散,日出晴方好。  ②白云观中赏白云,云散见日升。

我选___________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默写。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⑧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