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抢夺大战 材料一: 2018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向全球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抢夺大战

材料一:

2018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向全球顶级学者发出了一则招聘信息,以1000万元一2000 万元的研究经费和不低于200平方米的住房向诺贝尔奖获得者抛出橄榄枝。同时还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发出了招聘信息。

重庆医科大学表示,他们自身有不俗的科研实力,但为了占领学术的制高点,建设世界一流学校,学校愿意花重金招纳各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材料二:

近日,各大城市纷纷出台高端人才引进措施。北京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支持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人才;上海出台《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吸引光子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13个重点领域国内外顶尖人才,赋予人才用人权、用财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并从住房、养老、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杭州对创业资助最高可达I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州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南京高层次人才可申领不少于300万元的购房补贴。

西安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武汉将筹建250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 租到租赁房;江西高层次人才可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并经认定后,直接人编;长沙对市级紧缺人才给予15万元一50万元奖励补贴。

材料三:

2011-2016年部分城市人口变化统计表(万人):

城市

2011年

2016年

5年内净增

天津

1354.6

1562.1

207.5

北京

20 1 8 .6

2172.9

154.3

广州

1275.1

1404.3

129.2

成都

1407,1

1484.3

77 .2

长沙

709.1

764.5

55.40

石家庄

1028

1078.6

50.601

 

(2011年到2016年5年间,因人口出生、自然死亡、人才流动等导致了各城市人口有增有减。)

材料四:

有评论指出,吸引人才不只是给政策、盖房子,更为关键的是要消除各种隐形歧视,完善公共服务,形成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城市之间“人才大战”的升温,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活力。抢人大战的背后是全国各个城市对人力资本红利的争夺,而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是支持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有专家分析,抢人大战中,人口净流人较明显的基本都是增速靠前、经济发达的地区,虽然贵州、西藏、云南、四川、陕西等并不算富裕的西部地区也引进了少量人才,但是如果大城市人才大量积压,不利于人才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而农村和边疆地区有人才实现抱负的广阔天地却吸引不到人才,这是极大的人才浪费。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国家完善引导人才流动的顶层设计,相关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用人机制,增强基层人才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1.请你根据材料二列举三条大城市吸引人才的办法。

2.假如你的家乡有位大学毕业生正在为选择到大城市还是回西部家乡工作而犯愁,你是建议他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西部家乡,请给出你的建议,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各地都在实施“人才抢夺”战略,但是大城市只引进高层次人才。

B. 天津的人口变化最大,所以天津是最吸引人的城市。

C. 武汉的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会得到保障性住房。

D. 大城市之间抢人,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是支持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1.(1)直接奖励资金;(2)给予住房补贴;(3)赋予人才用人权、用财权、内部机构设置权;(4)从住房、养老、子女教育等给予保障;(5)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或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6)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 2.示例一:建议他留在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待遇好,而且有交好的社会保障政策。还有可能跟着高层次人才学习,获得进步,并发挥才能。示例二:建议回到西部家乡工作。因为在大城市难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而家乡有实现抱负的广阔天地,且能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两种选择皆可,只要有明确的观点并能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3.D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可提取“赋予人才用人权、用财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并从住房、养老、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可直接在杭州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武汉将筹建250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江西高层次人才可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并经认定后,直接入编”等句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来给大学毕业生提建议。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所提建议合理即可。留在大城市,可从待遇、社会保障、创业环境等角度来建议。回到西部家乡,可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为家乡做贡献的角度提建议。 3.试题分析:D项理解正确。A“但是大城市只引进高层次人才”说法绝对,原文是“愿意花重金招纳各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B“天津的人口变化最大”与“天津是最吸引人的城市”没有因果关系。“最吸引人”是与天津吸引人才的政策有关。C说法绝对。原句是“武汉将筹建250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 租到租赁房”,并不是说“武汉的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会得到保障性住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龙涎香是世界上香味最为持久的香料,被誉为“香料皇后”,它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液体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包块。它的诞生令人惊叹,它是由抹香鲸吞食的尖利物不断磨蚀内脏而产生的。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

②戏剧性的遭遇打磨着棱角分明的石头,使之变得光滑、圆润;我们随着生命的洪流追逐,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从容、美好。

③磨,缔造辉煌。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收获。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才会有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才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扬州八怪”之首席。

④人生的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经历磨蚀,才会从容温和,才会厚重敦实。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世事也会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在安逸的环境掉以轻心,酿成悲剧。由此看来,“胜不骄”也是一种磨。

⑤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好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的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人类正是历尽磨难而甘之如怡,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⑥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珍珠的圆润光泽就是来自沙砾的磨蚀。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折,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

(《青年文摘》2018第11期,有删改)

1.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④段画线句子除用了例证法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文章第③段和第④能否调换顺序?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4.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天涯海角,招之即来

张佳玮

①我外婆说,我舅舅小时候性子很倔。跟我外公吵完架,就气哼哼地出门,在门口还会吼一声:“我这就去美国!再也不回来了!"

②外婆说,每到这时,她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打两个鸡蛋,坠在碗里的面粉上,加水,拌,加点盐,加点糖。直到面、鸡蛋、盐、糖勾兑了感情,像鸡蛋那样能流、能坠、能在碗里滑了,就撒一把葱。倒在油锅里,转一圈,起火。看着葱都沉没到面里头了,将面粉碗绕着圈把调好的面粉浆倒进锅里,铺满锅底。一会儿,等一面煎微黄、有面香了,她就翻个面儿。两面都煎黄略黑、泛甜焦香时,她把饼起锅,再倒一点儿白糖。糖落在热饼上,会变成甜味的云。这时候,我舅舅准靠在门边儿站着,右手食指挠嘴角。我外婆说:“吃吧。”我舅舅就溜进来,捧着一碗面饼,拿双筷子,吃去了。

③我爸说,我以前在房间里看书时,就像进了螺丝壳,总是听不见叫喊我吃饭的声音。每当这时,他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往锅里倒油,叉着腰等油热起来,打下一个鸡蛋,叉着腰等,看着蛋白边儿被油煎得黑黄卷了,翻个面儿,往锅里点酱油、一小点糖和水,听着荷包蛋在酱油里的咕嘟咕嘟声。等酱油和糖的香味把我到厨房门口时,他关火,把荷包蛋连酱汁一起装碗,扣在我的白米饭上。指指:吃。

④我妈说,我爸以前痴迷于麻将。中午出门,说好下午回来吃饭,可是到天黑都不见人。我妈说,每到这时,她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把刚抓的花生,倒进凉油锅,起火。拿铲子翻着炒,花生们怕烫了,开始叫疼,我妈很有同情心,就把火关了,就着油继续炒它们。等花生发出一片嘘嘘声,我妈就把它们请出来,顺手把黄酒从瓶里倒出来,黄酒和花生的香魂半空搅着。这时候,我爸准就开始敲门了。

⑤我以前,不开心时就去买香肠、鸡蛋、青豆、青椒、毛豆和胡萝卜。在锅里下一遍油,把青椒倒下去,炒出一点味道,捞走;把五个鸡蛋打进青椒油里,看着它们起泡;再下一遍油,把冷饭倒下去,拿铲子切了米饭,让鸡蛋卷裹着;再下一遍油,把切好的香肠和胡萝卜,外加青豆和青椒倒下去。我妈这时就在远方开个窗提示我:别下那么多油!鸡蛋要分块儿!我不理她,继续炒。等鸡蛋炒得泛黄香,眼看要焦黑时,停火起锅。把炒饭盛一大盆,花一小时吃完,一边抹嘴边的油,一边烧水煮茶。喝一口热普洱,打一个饱满的油香十足的隔后,不好的心情就飘走了。

⑥我妈说,每当她想我回家,就去菜场买一只壮硕油头肥厚的鸡,洗干净,放水里煮。放下锅盖慢火焖,把鸡肉里的油都熬出来,浓黄的油浮成一片一片。又拿一个锅,加点儿水,把一块块的五花肉搁进去,煮得五花肉见灰白了,加了水,下酱油、糖和黄酒,放下锅盖慢火炯,让肉慢慢炯红。她自己一旁继续扫地、逗狗、收拾沙发垫去。

⑦她说,这时候,我在外地,或者其他天涯海角的街上,不管走着还是坐着抑或站着,准会忽然一皱眉,一耸鼻子,抬头仰望许久,然后对身旁的某人说:“我觉得,我妈好像在炖鸡汤和红烧肉。”

(《意林》2018第11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题目“天涯海角,招之即来”的含义有哪些?

2.试品析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字“抓”在文段中的表达效果。

3.请你说说文章为什么要按照“外婆说”“爸爸说”“妈妈说”到“我”的顺序写作?

4.全文在选择事例上有哪些共同点,试结合文本分析。

 

查看答案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蒹葭》:蒹葭采采,___________

②《望岳》: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

③《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浊酒一杯家万里,

④《论语》: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⑤《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⑥《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___________

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钱塘湖春行》中用动态美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景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⑨《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对待“得”“失”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请愚兄你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

B. 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C. 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 学生我认真读过老师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B. 按照《规划》,遵义所辖各县都要修建飞机场,机场建成以后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C. 近年来非洲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汉语作为到中国寻找梦想的工具。

D. 由于韩美执意举行联合军演,使朝鲜产生了取消元首会面的想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