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认牙 冯骥才 ①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认牙

冯骥才

①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②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③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④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⑤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⑥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⑦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走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⑨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⑩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⑪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⑫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⑬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⑭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⑮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⑯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猜的事就全明白啦。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

(选自《俗世奇人》)

1.阅读全文,分别概括“/”划分的三个部分的内容大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

2.阅读第①段,请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华大夫医术高明的三点表现。

3.冯骥才常用天津话讲传奇故事,请根据上下文写出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4.阅读第⑧段画线句,平时没脾气的华大夫却大发脾气,你觉得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5.仔细阅读第⑩段,结合华大夫断定巨匪的过程简述华大夫其人。

 

1.对华大夫进行总评价;华大夫帮助侦探抓到了巨匪;赞佩华大夫。 2.只要病人张嘴,他一看便知病情;他能把真牙修理得很漂亮;他能把假牙做得很好用。 3.能耐就是指本领,费猜就是指猜不出来。 4.不矛盾,华大夫人善所以平时习惯于和气待人,善良的人往往正直所以对诬陷他的行为就表现得气愤不平,这正体现了他的胸襟坦荡、敢作敢为。 5.“看到嘴角边的黑痣只是初步判断”体现了华大夫做事谨慎细微;“结合巨匪的虎牙进行肯定判定”体现了华大夫为人果断、术有专攻。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这是一篇小说,华大夫是小说的主人公。①②两段介绍了华大夫的医术和性格特点,③段为过渡段,引出下文的中心事件;④段—⑮段叙述了华大夫通过“认牙”抓到巨匪的故事,情节十分精彩;⑯段点明了华大夫医术高超的原因。 2.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可以明确问题的答案,“医术可谓顶天了”是对华大夫医术的高度评价。 3.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能耐”指的是能干,有本事,体现了华大夫医术高超;“费猜”指的是很难猜,很费解,令人琢磨不透。 4.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平时没脾气,说明华大夫是一个善良、和气的人。他发大火是因为别人诬陷他与罪犯有瓜葛,这令他很气愤,体现了他正直的性格。 5.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从“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可知,华大夫做事不草率,非常谨慎;“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可知他工作态度严谨,“凭牙认人”可知他技术高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松礼赞

白发科

风霜把你雕成了

一尊卫士,日夜守护

大山的神圣

苍劲的身姿,托起

世态的炎凉

孤独是你的血液

挺拔的柏杨,奚落

你的低矮

绚丽的枫叶,讥笑

你的独芳。有谁知道

清晨第一缕阳光

向你问好

勇猛的苍鹰,远眺在

你宽阔的肩头

(选自《勿忘我》中国文联出版社)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选项哪一项理解有错误?(    )

A. 这是一首托物喻人的现代诗歌,作者借古松赞美了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们。

B. “孤独是你的血液”一句是指古松太古老了,没有伙伴与之常相伴,所以孤独。

C. 作者用柏杨的奚落、枫叶的讥笑反衬出了古松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形象。

D.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勇猛的苍鹰烘托出了古松沉稳英勇、生机蓬勃的气质。

2.你的生活中有像“古松”一样的人吗?请写出关于他(她)的一件事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鹦鹉

刘义庆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居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雨灭火。

(《宣验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便_______

(2)然尝侨居______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与其余三项句式不相同?(    )

A.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B. 求二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C. 汝虽有志,何足云也!

D. 何陋之有?(《陋室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乐,不可久也。

(2)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4.作者从正侧两面表现了鹦鹉的重情重义,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简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

2.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析泰山的特点。

 

查看答案

妈妈要为徒步行选择一款鞋,请你观察下面两则广告,根据广告内容向她做恰当推荐。

 

查看答案

请回忆《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回答问题。

(1)判断题。

判断下列句子的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祥子前后共买过三辆车,第一辆是新的,后两辆是旧的。______

②面对土著人围攻,尼摩船长镇定自若,最后用电击方式吓退了土著人。______

(2)选择题。

①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______

A.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

B.祥子常帮刘四爷干活。

C.虎妞爱上了强壮的祥子。

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

②在惊心动魄的人鲨大战中,是谁刺中鲨鱼的要害,将它毙命的呢?______

A.教授  B.尼摩船长  C.采珠人  D.尼德·兰

(3)简答题。

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述祥子的前后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