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二石兽于水中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

(3)不亦______

(4)知其一______

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石 必 倒 掷 坎 穴 中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1.(1)寻找(2)事物的道理规律(3)颠倒,错乱(4)只,仅仅 2.石/必倒掷/坎穴中 3.(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2)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4.三种。一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理由是石兽被大水冲走。二是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解析】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年代:清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物理”是事物的道理规律的意思;“但”是只,仅仅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来划分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是”,这;“木柿”,木片;“岂”,难道;“已”,停止;“遂”,于是、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燕子

①四月里来了插秧的神,他种下明亮的雨水。飞快的燕子一掠而过一又是谁在挥动这把收割的黑亮镰刀?

②穿黑衣的燕子是害出的捕快,它们保持着良好的战绩。在农家谁的檐下筑有燕果,被看作一件吉样的事,这意味着他们的慈善取得了燕子的好感和信任。当然这仅是针对家燕的宽容政策,因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金丝燕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它们吞下苔藓、海藻,和着唾液制成的燕窝,据说具有祛痰止咳、养颜生津的疗效。极高的经济价值给燕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到繁殖季节,采摘燕窝的人们纷纷攀附在岩壁上,掠走燕子的家园。大部分繁殖的燕子还会重建它们的巢,大部分贪婪的手还会再次伸来。周而复始,筋疲力尽的燕子已没有足够的唾液,最后它咳出鲜血来建造最后的集,这就是价格昂贵的血燕窝。采摘者当然不会放弃这血凝的建筑,无人顾及那些摔死在岩底的无辜小燕和悲愤劳累而至死的老燕。调补身体的人从来不去想,一个燕窝往往意味着发生在燕子全家的惨案。

③躲过重重的干扰和考验,幸存的燕子终于成为飞禽中的佼佼者。有一种刺尾雨燕,飞行时最高时逸可达300公里。还有的雨燕,能在空中飞行长达三年之久,觅食和休息都在空中进行。这是出自对于飞行几近疯狂的热爱。再胆怯的鸟儿也不至于不敢在荒凉之地歇脚一刻,只有强烈的热爱才能解释它数年的不息。就像溜冰运动员,燕子快速的飞行曲线克满了几何意义的美感。米什莱曾称燕子为“空中王后”,他强调为了成为最优秀的飞行专家,燕子作出了重大牺牲。雨燕的双规特别发达,但它的足部几乎完全萎缩,失去了奔跑和确跳的能力,只能在地面上勉强地爬上几步。身体几乎残疾的燕子,创造了一幕伟大的悲剧。

④我看到通往完美的路径从来不是闪光的,而是克满了曲折危险与黑暗,充满了必然的苦痛与牺牲。

⑤许多科学家穿越真理的题峰,却丧失基本的生活技统,艺术家掌报了高趣的手法,却不能胜任最简单的生计——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这是生命的豪赌啊,这是对真理的全部捐献。我知道一位热爱芭蕾的小姑娘,为了实现梦想,她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几乎在残酷中压迫自己,以至于这种追求已失去了任何快乐的表象。她曾为芭蕾多次受伤,但她现在再也不会受伤了,因为最后一次,她造成了致命的骨质损坏,再也无法在舞台上打开花瓣一样的衣裙。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在那条道路上,有人达到,有人负伤,有人死去,但所有的人都在说明: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正如燕子所什出的巨大身体代价。但正是在苦难与残酷中所展现的执着里,燕子体验着至深的生命狂喜。

⑥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人类抄袭燕子的服装式样,制成名为燕尾服的西式晚礼服。这在燕子只是件平常的生活装、工作服,而在人类那里,只是在某些正式、隆重的场合才穿,仿佛隐蔽委婉地表示着对燕子的敬意。

1.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还会”“当然”“从来”等突出表现了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2.联系上下文,具体写出第④段文章在结构上的作用。

3.文章第⑤段中说,“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这里“最严肃的内容”指的是什么?

4.联系全文回答,“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的原因是什么?

5.苦难和不幸是一切生命体都可能遇到的现实命题,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笔下的紫滕萝尽管遭遇了许多无情的摧残,但仍然绚丽多姿。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以及对《燕子》一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启迪。

[链接材料]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验,那里装满生命的酒服,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瀑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书信中与文化重逢

①近日,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节目在某网络平台开播了。这档定位于“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节目没有劲歌热舞、大咖云集,只是请来一些影视演员朗读名人书信,然后由来宾对背后的故事进行简单解读,透过文字与声线,展现别样的沉静之美,为喧闹的荧屏吹来了一股清断的风。节目一经播出,点击量就达几百万。

②书信曾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载体。作为面向大众的综艺节目,名人书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司马迁激愤的《报任安书》,韩愈义正词严的《祭鳄鱼文》,林则徐的私信,曾国藩的家书,徐志摩热烈的情话……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事不可入信,或壮怀激烈,或柔情缝绻,书信记录了爱与痛,穿透了历史烟云。

③如今,信息发达,生活节奏加快,鱼雁传书早已被即时通信取代。可是,人们过于轻易地沟通表达,也失去了昔日的优雅庄重,显得直白粗陋了许多。同是表达思恋,我们通常只会说“想你”,而在武肃王钱缪的信中,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在左权的抗战家书中,又是感人至深的“何时相聚?念,念,念,念!”;而“云中谁寄锦书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悠长等待和对文字的珍重,在当下则更是难得。

④这些被公开的信件,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都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观众听到的不仅是信,也是故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人生智慧、大师情怀。只要用心,就不难从书信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共鸣。

⑤今天我们谈书信,并不是要含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合的感情和哲理重逢。书信中对民族的挚爱,对真理和艺术的思考,对朋友和孩子的期许,对亲人和爱人的深情,那些糾结与顿悟、忧愁与喜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远比浮夸的的表演和快餐式的网络文字更加丰富饱满、生机蓬勃。

1.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由《见字如面》的热播引出“书信”的话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B. 第③段主要说现代社会表达思念的方式不如古代社会,应回归传统。

C. 《与朱元思》流传至今,这事实能作为论据证明第④段的观点。

D. 本文语言生动,论证方法多样,说理透彻。

4.与《见字如面》一样,近年来,《成语大会》《诗词大全》等节目都取得了口碑和关注率的双丰收。结合文章,谈谈此类节目获得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题文)请你参加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1)[活动一:书写活动主题]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活动二:走进招牌文化]活动前老师让每位同学搜集了些招牌,请仿照所给示例展示你搜集到的招牌。

示例:我搜集到一个名叫“花花世界”的花店招牌。店主借用成语“花花世界”暗示店里的花不但鲜艳夺目,而且品种很多,是花的世界。

(3)[活动三;运用对联知识]请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对联,并说明理由。

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调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判断: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4)[活动四:创作最佳广告]请你为保护环境写一条公益广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查看答案

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问题。

明天,11月5日正午,规定的期限便满期了。中午一过,法拉古舰长就要履行他的诺言,使战舰离开太平洋的北部海面,向东南方开行。

船这时正在北纬31度15分,东经136度42分。日本本土就在离我们不及两百英里左右的下方。黑夜快到了。

船上正敲八点钟。一片片的乌云掩盖了上弦的新月。大海波纹在船后面平静地舒展着。这时候,我倚在船头右舷围板上。康塞尔站在我的旁边,眼睛向前看着。全体船员,爬在缆索梯绳上面,细心考察渐渐缩小和沉黑了的天边。军官们拿着夜间用的望远镜,向渐次黑暗的各方搜索。月亮有时从朵朵的云间吐出一线光芒,使沉黑的海面闪耀着光辉;一会儿又消逝在黑暗中了。

文段中所说的船的名字叫什么?他们要去干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命远不会随便首肯你的选择,岁月也不会轻易地鉴别你的历程。②然而,你却不能拒绝岁月的沧桑和命运的磨难。③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冷漠,圣洁的山中雪莲就不拒绝你美好的心愿;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窝的平凡,诱人的辉煌就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愿望!④      幸福之神不肯垂青于你,      在不幸降临到你面前时,你拒绝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1)从短语的结构类型来看,第②句中“岁月的沧桑”属于      短语。

(2)请在第③句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构成排比句。

(3)请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