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书信中与文化重逢 ①近日,一档名为“见字如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书信中与文化重逢

①近日,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节目在某网络平台开播了。这档定位于“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节目没有劲歌热舞、大咖云集,只是请来一些影视演员朗读名人书信,然后由来宾对背后的故事进行简单解读,透过文字与声线,展现别样的沉静之美,为喧闹的荧屏吹来了一股清断的风。节目一经播出,点击量就达几百万。

②书信曾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载体。作为面向大众的综艺节目,名人书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司马迁激愤的《报任安书》,韩愈义正词严的《祭鳄鱼文》,林则徐的私信,曾国藩的家书,徐志摩热烈的情话……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事不可入信,或壮怀激烈,或柔情缝绻,书信记录了爱与痛,穿透了历史烟云。

③如今,信息发达,生活节奏加快,鱼雁传书早已被即时通信取代。可是,人们过于轻易地沟通表达,也失去了昔日的优雅庄重,显得直白粗陋了许多。同是表达思恋,我们通常只会说“想你”,而在武肃王钱缪的信中,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在左权的抗战家书中,又是感人至深的“何时相聚?念,念,念,念!”;而“云中谁寄锦书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悠长等待和对文字的珍重,在当下则更是难得。

④这些被公开的信件,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都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观众听到的不仅是信,也是故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人生智慧、大师情怀。只要用心,就不难从书信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共鸣。

⑤今天我们谈书信,并不是要含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合的感情和哲理重逢。书信中对民族的挚爱,对真理和艺术的思考,对朋友和孩子的期许,对亲人和爱人的深情,那些糾结与顿悟、忧愁与喜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远比浮夸的的表演和快餐式的网络文字更加丰富饱满、生机蓬勃。

1.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由《见字如面》的热播引出“书信”的话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B. 第③段主要说现代社会表达思念的方式不如古代社会,应回归传统。

C. 《与朱元思》流传至今,这事实能作为论据证明第④段的观点。

D. 本文语言生动,论证方法多样,说理透彻。

4.与《见字如面》一样,近年来,《成语大会》《诗词大全》等节目都取得了口碑和关注率的双丰收。结合文章,谈谈此类节目获得成功的原因。

 

1.我们要发掘书信的文化价值,体味它蕴含的感情和哲理。(意近即可) 2.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韩愈的《祭鳄鱼文》等书信论证“书信曾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载体”这一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B 4.具有沉静之美,表现汉语的优雅庄重,启迪思想,引发灵魂的共鸣,承载文化价值。(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本文的中心论点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概括。根据最后一段“今天我们谈书信,并不是要含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合的感情和哲理重逢”,可概括中心论点为:我们要发掘书信的文化价值,体味它蕴含的感情和哲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请你参加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1)[活动一:书写活动主题]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活动二:走进招牌文化]活动前老师让每位同学搜集了些招牌,请仿照所给示例展示你搜集到的招牌。

示例:我搜集到一个名叫“花花世界”的花店招牌。店主借用成语“花花世界”暗示店里的花不但鲜艳夺目,而且品种很多,是花的世界。

(3)[活动三;运用对联知识]请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对联,并说明理由。

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调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判断: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4)[活动四:创作最佳广告]请你为保护环境写一条公益广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查看答案

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问题。

明天,11月5日正午,规定的期限便满期了。中午一过,法拉古舰长就要履行他的诺言,使战舰离开太平洋的北部海面,向东南方开行。

船这时正在北纬31度15分,东经136度42分。日本本土就在离我们不及两百英里左右的下方。黑夜快到了。

船上正敲八点钟。一片片的乌云掩盖了上弦的新月。大海波纹在船后面平静地舒展着。这时候,我倚在船头右舷围板上。康塞尔站在我的旁边,眼睛向前看着。全体船员,爬在缆索梯绳上面,细心考察渐渐缩小和沉黑了的天边。军官们拿着夜间用的望远镜,向渐次黑暗的各方搜索。月亮有时从朵朵的云间吐出一线光芒,使沉黑的海面闪耀着光辉;一会儿又消逝在黑暗中了。

文段中所说的船的名字叫什么?他们要去干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命远不会随便首肯你的选择,岁月也不会轻易地鉴别你的历程。②然而,你却不能拒绝岁月的沧桑和命运的磨难。③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冷漠,圣洁的山中雪莲就不拒绝你美好的心愿;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窝的平凡,诱人的辉煌就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愿望!④      幸福之神不肯垂青于你,      在不幸降临到你面前时,你拒绝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1)从短语的结构类型来看,第②句中“岁月的沧桑”属于      短语。

(2)请在第③句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构成排比句。

(3)请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杨花榆夹无才思,__________。(韩愈《晚春》)

(2)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5)__________,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查看答案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1)很多考生在考前熬夜复习,很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在临考前出现过度放松的症状,比如昏睡反应______(迟缓  笨拙  迟钝)和容易疲劳等。

(2)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共享经济”分论坛上,当主持人问起在座嘉宾所在企业何时赢利时,很多回答______(引人入胜  耐人寻味  回味无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