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杨花榆夹无才思,__________。(韩愈《晚春》) (2...

古诗文默写。

(1)杨花榆夹无才思,__________。(韩愈《晚春》)

(2)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5)__________,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1)惟解漫天作雪飞 (2)从今若许闲乘月 (3)独怆然而涕下 (4)贾生才调更无伦 (5)当窗理云鬓 (6)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惟、怆、涕、伦、鬓、牍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1)很多考生在考前熬夜复习,很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在临考前出现过度放松的症状,比如昏睡反应______(迟缓  笨拙  迟钝)和容易疲劳等。

(2)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共享经济”分论坛上,当主持人问起在座嘉宾所在企业何时赢利时,很多回答______(引人入胜  耐人寻味  回味无穷)。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奠基  惩罚  嗥鸣  慷概淋漓

B. 悠然  幼雉  震悚  大庭广众

C. 惶恐  拖沓  遗憾  如释重负

D. 屏障  疲惫  伦廓  不期而至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越(zhuó)  异(zhà)   粗(zhuō)  妇皆知(rú)

B. 对(jiào)  镐头(gǎo)   镶(qiàn)  颠流离(pèi)

C. 环(xún)   溅(bèng)  执(zhuó)  深痛绝(è)

D. 抖(zhàn)  息(shùn)  热(chì)   忧心忡忡(chōng)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生活中,寻常小事也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请以这句话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非洲尼日尔草原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沟,非洲鲫鱼便生活在这里。天气干旱,有的河沟一夜之间水量就会减半,鲫鱼必须侧卧着一点一点向前努力游动,游向大一些的湖泊以求生存,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大概每年10月至11月之间,大草原上会有一次降雨,河沟水量大增,大部分鲫鱼停止向前游动,尽情享受雨水带来的丰富食物。不久,它们因河沟干涸被晒成鱼干。另外一些鲫鱼则抓住了水量充足的机会,快速向前游动,最终游入大湖实现了自保。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着一样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

开的时间。

③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前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瘫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今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一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

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么?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事,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綻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选自《北京日报》2017 年04月27日,有删改)

1.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文章⑨自然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

  (2)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意)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