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扁担颤悠悠 ⑴扁担,无论来自深山野林的杂木,还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扁担颤悠悠

⑴扁担,无论来自深山野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溪洞的翠竹,就其外形特征来说,有个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直溜溜的一根,不枝不蔓,没有任何刻意的装扮与修饰,如同那个最简单的一字。

⑵然而,一根优秀的扁担却得之不易,并不是世上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制作成扁担的,坚韧、轻巧、弹力强,是它最基本的品质,扁担身上的每一条木蚊,每一个劲节,不光要受冰雪磨砺风雨敲打,更离不开烈火的烘烤,热扑扑汗水的浇淬,方能屹立于天地之间,去承载千钧重压而不摧不折,也正因为如此,扁担才会成为我们这个崇尚简朴、勇于忍辱负重的民族的国粹,成为人生一座恒久的标高。

⑶在伐木丁丁的古老歌谣里,在唷唷嗬嗬震天撼地的号子声中,扁担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头挑着汗水淋漓的喘息和呻吟,一头挂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尽管小扁担不过三尺三,却历经了千万年的时光,一步一移她挑走了挡道的王屋山,劈开了千帆竞发的古运河,筑高了一片片巍峨瑰丽的皇宫庙宇,挑落了数不清的日月星辰,挑矮了望不断的盘山险道

⑷质朴的扁担也曾经挑过陶渊明的秋菊、素月和豆苗,挑过这位归隐诗人的田因风光和陶然自乐的心境,凝结在扁担上那种清贫自守的贞操,熔融成世世代代文人的傲骨和向往。

⑸而朱德的扁担却深含着另一种意义,铁肩担道义,总司令的扁担挑出了伟人的精神与风范,他的扁担上闪烁的是对革命忠贞不渝的品格,以及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信念。尽管在那荒唐年代,有人曾偷梁换柱,企图刮掉那根扁担上的名字,但铸入人心铸入岁月的名字是刮不掉的,这正像铸就的历史永远无法抹掉一样,朱德的扁担,其独特的风姿,竖立在红色井冈山,增添了中国革命史的厚度和力度,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⑹其实,使用扁担最多的当然是农民,那些面向黄土背朝蓝天的农民,他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身无分文,之所以能够世世代代自立于荒原,就因为手中有一根挺直刚毅的扁担,有了扁担就有了主心骨:他们就敢于上天揽月下海擒龙,身背扁担闯荡天下,让稻麦的清香和鸡犬的欢声驱散饥馑。常常,扁担还是农民自卫和反抗恶势力的武器。你看,当杨白劳高高举起愤怒的扁担,呼啸着向逼债的黄世仁头上砍去,那不可一世的恶魔不也抱头鼠窜了吗?

⑺当我挑着沉甸甸的禾苗稻谷,挑着臭气熏天的粪便土灰,跟随在母亲身后,沿穹穹山道走向那一层层陡峭的梯田,那一闪一闪的扁担常常利刃般勒进我稚嫩的肩膀,累得我气喘如牛,腿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开步,那一刻,我是多么地恨扁担啊!一气之下,竟把它扔得远远的。母亲发觉后,总是默默把扁担拣回来,用她那被汗水打湿的衣袖小心翼翼拭去扁担上的泥土草屑,一边抚摸着我血肉模糊的肩膀,一边含着眼泪说:孩子,别怪扁担,山里人的命就是靠它压大压硬的呀!

⑻望着母亲的眼神,我羞愧了,后悔了。母亲的扁担不单挑过一家人的生活,在那兵荒马乱的年头还挑着我们兄弟姐妹,冒着纷飞的炮火死里逃生。母亲是那样珍爱自己的扁担,从不轻易丢掷,甚至不肯当歇息的坐垫,每天用完之后总是擦拭得一尘不染,高高挂在墙壁上。

⑼如今,扁担在一天天离我们远去,许多人已从扁担的重压下解脱出来,而人的意志和精神也似乎随之淡化、软化。在追名逐利的潮流中,投机钻营,豪取巧夺,正泛滥成一种时尚。也许,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常常怀想扁担,甚至常常抚摸肩上那消退的老茧,保持人格的清醒。

1.“也正因为如此,扁担才会成为我们这个崇尚简朴、勇于忍辱负重的民族的国粹,成为人生一座恒久的标高。”结合⑴⑵两段,概括这样说的理由。

2.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第⑶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意思。

3.结合⑶~⑻段,概括扁担成为“国粹”成为“人生恒久的标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示例:因为我们的民族是崇尚简朴的,而扁担的外形如同最简单的一字,是简朴的;我们的民族是勇于忍辱负重的,而扁担的每一条木纹,每一处劲节都要受到冰雪磨砺、风雨敲打、烈火烧烤、汗水浇淬才能屹立于天地间,承千钧重压而不折。 2.示例:扁担虽然不起眼,但是它历经千年,伴随着这个古老而苦难的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3.示例:⑴千百年来,扁担体现着坚忍不拔的意志。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扁担精神。⑵千百年来,扁担凝结着世世代代文人清贫自守的贞操,熔铸了他们的傲骨和向往。⑶千百年来,扁担体现着革命家铁肩担道义的精神的风范。⑷千百年来,扁担伴随着身无分文的农民艰难的生活,个体的精神是在扁担的重压下变得坚韧。 4.示例:作者赞颂了扁担所象征的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清贫自守的贞操、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优裕了,而人的意志和精神也似乎随之淡化、软化了。在追名逐利的滚滚潮流中,投机钻营,豪取巧夺,正泛滥成一种时尚。作者呼吁扁担精神,希望扁担精神能被永远地继承下去,从而使我们保持人格的清醒的愿望。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此题可以从扁担的外形特点,对于所用材料的要求,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等几个方面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扁担的悠久历史和重要意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从“一头挂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凝结在扁担上那种清贫自守的贞操,熔融成世世代代文人的傲骨和向往”“他的扁担上闪烁的是对革命忠贞不渝的品格,以及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信念”“手中有一根挺直刚毅的扁担”“扁担还是农民自卫和反抗恶势力的武器”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4.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这篇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颤悠悠”形象地体现了扁担在重压下坚忍不拔的精神,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扁担精神能够得以传承,同时希望人们能够在生活中保持清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⑴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⑶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袁宏道《满井游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胡宗宪)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鸟中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①,膝语蛇行②,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做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③。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殷栗④。有沙门⑤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注释)①介胄之士:穿铠甲戴头盔的士兵。②膝语蛇行:跪着说话,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③表:表章。④股粟:(害怕得)大腿发抖。⑤沙门:此处指和尚。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欲某者(把……当作幕客)    B. 文长代作表(嘱托)

C. 奇计(好的)    D.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用来)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文长乃葛衣鸟中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A.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B.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C.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D.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文长虽然屡次乡试都未考中,但是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仍旧聘请他做幕客。

B. 胡宗宪威振东南,军人们十分畏惧他,只有徐文长敢和他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C. 胡宗宪凡是诱降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徐文长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

D. 酒楼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徐文长暗中写短函迅速告知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他绑进衙门斩首。

4.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

⑴几日来,大家因为《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表达了正面的看法,笔者非常赞同,同时也想换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⑵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消失,100年后50%至90%的语言便会无影无踪,“汉语纯净论”者可能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然而事实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人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有10亿人以上,其次是英语和西班牙语,各4亿人左右,其它使用较多的还有法语、俄语、孟加拉语、北印度语、阿拉伯语、德语、葡萄牙语、日语等∴虽然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语相比,但我们至少应该有点自信——大基数的使用人口,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多种语言产生成为可能,当今世界却正相反,由于交流增加,一方面对大量弱势语言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却又催生了不少能操两三种语言的人。近日就有专家估计,全球双语使用者可能高达50%至75%。以此类推,未来操持多种语言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出,汉语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最终决定书面语,未来人将不同语言混杂地脱口而出,到被书面语国定下来的情形,将难以避免。

⑶世界语的发明和发展,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启示,1887年波兰眼科医师柴门霍夫博士为了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了世界语,然而在风光了一阵子之后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语言是基于经济、文化而传播的,比如为了做生意赚钱,或为了看电影、听音乐,或为了学习别人的技术,我们才去学习他国的语言,没有这些根基,语言传播的动力就会消失。

⑷地也就是说,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发挥与其人口相称的文化、经济水平,不断加深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

⑸如果再引申一层,让我们把眼光放到1000年之后(如果粗略认为每100年有50%的语言消亡的话,1000年后当只剩下五六种语言)一种崭新的世界语将会因为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而诞生。这种新的世界语将完全不同于老的世界语,因为它有传播和发展的动力,此外,与老世界语以印欧语系作基础不同的是,它将很可能是东方语与西方语的结合体,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言,它将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这也就是说,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

⑹汉语中沾染了英语,由诸君看来,明显是更方便有效的,更何况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净化汉语就显得迁腐,汉语中沾染了英语,不能简单理解为白纸上沾染了墨点,“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上去不那么美妙的东西,往往孕育着美好的萌芽。因此今日争论的矛盾,未尝不是未来新事物的肇端。反过来看,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了,后者对前者的优点还未知未觉。这样从时机上来看,到底是谁占了先机?

1.下列有关“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的理由,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语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的人使用的一种语言,这一点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

B. 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发挥了与人口相称的文化水平,汉语自然而然被发扬光大了。

C. 世界交流增加使不少人能操持多种语言,估计未来汉语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D. 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在未来东、西方语言结合方面已经占得先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当今世界大量弱势语言被破坏,据说现有的语言中,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消失。

B. 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的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原因是它缺少语言传播的动力。

C. 英语、西班牙语的使用人数虽然不及汉语,但它们所产生的影响力却远远大于汉语。

D. 千年后,如果新的世界语诞生,它将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

3.根据原文内,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语纯净论”者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

B. 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影响,未来人脱口而出的混杂语言,将难以避免地被书面语固定下来。

C. 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随着全球文化的融合,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

D. 汉语中沾染了英语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B.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C. 《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大型纪录片,全面展现了过去五年中国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和军事现代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D. 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炀帝杨广的诗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

B. 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进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 “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D. 作家只有扎根于生活的泥土,才能写出反映我们时代的作品,那种离开泥土的天才作家是没有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