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①,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③妻邪?”时闻者多哂④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出自《晋书. 儒林传》)

(注释):①耽学:专心研究学问。 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 朱买臣:西汉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他贫穷落魄,离他改嫁。朱买臣50岁时任老家的地方官会稽太守。④哂:讥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__________          (2) 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     

(3)不产业 ________           (4)之曰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B.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C.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D.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1.出名、著名使身体劳累)经营、谋求告诉,对……说 2.C 3.(1)这虽是简陋的居室,但因为居住的主人品德高尚,所以也就显得不简陋了(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解析】甲: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乙:选自《晋书》 作者:房玄龄 年代:唐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气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1]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名”在这里是动词,“出名”的意思。“不营产业”的意思是“不谋求家业”,“营”的意思是“经营”。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显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B. 首句“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C. 颔联既写出山西村曲折多变的景色,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D. 颈联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表现了村民勤劳勇敢的品质。

2.诗歌的尾联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经过近一学年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   )的气势;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甲)(A.当之无愧  B.一马当先)的英雄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    )而不舍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无处不在,它让我们走出心灵的(乙)(A.阴霾  B.雾霾),享受着幸福的旅行。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狂_______               qiè____而不舍  

(2)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A.当之无愧  B.一马当先)    (乙)___(A.阴霾  B.雾霾) 

(3)请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最后一课》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C. 诗歌《贾生》中的贾谊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不问苍生问鬼神”中的“苍生”指的是百姓。

D. 《卖油翁》作者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篇文章体现“熟能生巧”的道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6)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7)《爱莲说》中比喻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要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写作。

请以“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