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显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B. 首句“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C. 颔联既写出山西村曲折多变的景色,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D. 颈联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表现了村民勤劳勇敢的品质。

2.诗歌的尾联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1.D 2.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对游览之地的恋恋不舍,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D 项“村民勤劳勇敢”有误,应该是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表现了浓郁的乡村风俗生活画面。 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尾联的意思是: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经过近一学年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   )的气势;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甲)(A.当之无愧  B.一马当先)的英雄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    )而不舍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无处不在,它让我们走出心灵的(乙)(A.阴霾  B.雾霾),享受着幸福的旅行。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狂_______               qiè____而不舍  

(2)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A.当之无愧  B.一马当先)    (乙)___(A.阴霾  B.雾霾) 

(3)请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最后一课》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C. 诗歌《贾生》中的贾谊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不问苍生问鬼神”中的“苍生”指的是百姓。

D. 《卖油翁》作者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篇文章体现“熟能生巧”的道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6)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7)《爱莲说》中比喻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要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写作。

请以“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你班准备举行“传统书信不可丢”的演讲比赛,想象你将在活动上发表演讲,结合下列材料,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120字以内)

(材料一)入学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宁波大学阳明学院2015年级的2907名新生分别给自己的爸妈写了一份家书。但是,家书寄出去不到野怪星期,学校里却陆续收到50多封退信,“家庭信息不详细、(收)寄件人没有写姓名、收件人位置写反了……”各种奇葩的理由层出不穷。负责本次活动的辅导员王智腾老师认为:“互联网时代,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联络方式,让同学们写这一封家书,不仅是为了搭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更是希望同学们能沉下心来认真地整理思绪,体会鸿雁传书的魅力。”

(材料二)2016年某卫视《见字如面》书信朗诵节目播出之后,好评如潮。《见字如面》是专门朗读书信的节目,是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名星读信节目,节目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以书信的方式重温那些值得中国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实的中国故事。《广电时评》评价道:“《见字如面》通过‘书信情怀’传递一种‘文化现象’,其巧妙之处在于‘以小见大’。把普世情怀升级为文化,从书信入手去打开历史,用细节动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