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窝,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④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1.选文记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通过第①段划线句子,说一说你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转身回去。

4.第④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1.修改文章、恭送客人、作文坚守写话风格。 2.①不同语言形式的说话,可以体现叶圣陶待人的宽厚,与人亲近,与人方便;②“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可以体现叶圣陶的严于律己。 3.①“一定还是”可以体现叶圣陶的坚持,对人的恭敬;②“三道门,四道台阶”表明送别的路程之远,“才”体现送别时间之长、真心待人;③这些加点词语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4.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内容上:由叶圣陶待人的宽厚转入到严于律己的内容。(承接上文叶圣陶待人的宽厚,引出下文对他严于律己的叙述。)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需要补充旳事件:我同叶圣陶先生修润课本,心生敬意。叶圣陶先生送客,注重礼节。 2.本题是对句子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突出了……,为下文……作铺垫。句子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本文画线句承接上文“待人厚”,引出下文“律己严”。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一定”表现叶老送客的坚持,“三道门,四道台阶”表现距离之远。表现出叶圣陶老先生送客时注重礼节,体现他日常交往上,待人宽厚。 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张中行的文章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所以可以说“及格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实践题。

淮北某校举办了“寻找家乡文化”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探寻文化起源l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访家乡名人)请参照示例,从下面备选的安徽历史名人中选一位做简要的介绍。

备选名人:管仲 老子 陈胜 华佗 曹操 吕蒙 包拯 朱元璋 吴敬梓 邓稼先

示例:胡适,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倡导者,曾任北大教授、中国驻美国大使、北大校长等。著《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传家乡文化)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一段徽派文化介绍,其中有几处表述不当,请帮忙修改。

历史上,①徽州曾是流传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地区。早在明代前期,形成于温州的南戏就开始在徽州流传,并出现了一些戏曲作家,如程添庆、毕尚重等。到了明代中叶,南戏四大声腔即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相继流传到包括徽州在内的皖南地区,所孕育出的“徽州腔”与形成于池州的青阳腔并称为“徽池稚调”,为天下所“时尚”。②此时的徽州还养成了喜好“搭台唱戏”的习俗,看戏、赏戏成为当时徽州人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流行的娱乐方式。此外,徽州还是孕育戏曲人才的一个摇篮,在这里曾经走出一大批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他们都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①句语序不当,应该将________调整到________之后。

②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主人公祥子由最初的老实、健壮、坚忍 变成了____________的人。

(2)《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__________,小说的主题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一(4)题。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册语 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 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挚痛的爱国情怀;读藏 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 qi色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为国献身的鲜为人知的情怀。

(1)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              qiè()而不舍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应改为“____”。

(3)下列选项中节选了“鲜”在《新华字典》中的四个义项,文中“鲜为人知”中的“鲜”意思应为____

A.新鲜B.少C.鲜美D.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

(4)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______________,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⑤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 (岑参《逢人京使》)

⑥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⑦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接要求作文。

古希腊语中,“学校”一词的意思是“闲暇”。希腊人认为闲暇时,一个人自然会花时间思考和学习。其实,这样的思考和学习并不只限于学校和课堂,试想;在午后捧读心爱的小说、诗歌,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参与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或者徜徉山野湖边,漫步在村落牧场,躺在草地上做一会儿梦……

这些看起来对提高学业成绩似乎没什么用处,其实不然,他们滋养着你,丰富了你,是另一种学习,也许就像人们所说的:“这个世界上昂贵的东西,往往是无用的。

你对此有什么体验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3)不得抄袭套作,否则扣分,直至零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