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山门于河 ________十余岁_________⑶转转不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1.⑴倒塌⑵经过⑶停止 2.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3.D 【解析】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年代:清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已”是“停止”;“阅”是古今异义词,“经历”的意思。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是、柿、岂、携、去”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然则、但、者、臆断、欤”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生机;从鸣蝉的欢唱中,我们听出了夏天的热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B.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 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 光盘行动十面霾伏等词语从众多网络新词中脱颖而出,获评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bèng  jiàn______的水花。

②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háo  míng_______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③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yōu xīn chōng chōng________

④我xīn yǒu líng xī_______地知道他在哪儿,就飞跑到存放眼睛的那个小房间,他果然这里面,看着大屏幕。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④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描写了夏夜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里唱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其实不同的路就是不同的人生:有的路通向庸俗,有的路通向高尚;有的路通向平凡,有的路通向辉煌。想要走好人生之路,需要你的智慧,需要你的实干,需要你的创新,需要你把握机遇……怎样走好人生之路,彰显个性,突显价值?答案就像歌中唱的那样“路在脚下”。

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路在脚下”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得套作或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