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要发挥民间的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B. 去年12月,德保县和右江区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H7N9禽流感,百色市卫生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C. 各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D. 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出了相关提示。

 

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或“同时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也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B项有误,句子有歧义,可以有“德保县的部分地区和右江区的部分地区”“德保县全部和右江区的部分地区”两种理解;D项有误,应该删去“不”。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车祸发生后,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B. “百色大发展,我们怎么办?”老区人已把深入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当做实现百色跨越式发展的不二法门

C. 晚自习课上,物理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新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D. 今天艳阳高照,凉风习习,我们在草坪上,真是如坐春风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逃窜    聪惠    物竞天择    B. 凛洌    懊悔    左右缝源

C. 顷刻    俏壁    诚皇诚恐    D. 逞辩    默契    翻来覆去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jiǔ)    喻(pì)      呼天地(qiāng)

B. (xū)     结(zhèng)   博闻强(shí)

C. (jū)     席(yàn)     丝丝缕(lǚ)

D. (qī)     洞(xuè)     自怨自(y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作答。

“桑菲尔德在夏天是个可爱的地方,是不是?”“是的,先生。”“你一定相当依恋这所房子了吧!……”“我的确依恋它。”“虽然我不理解是怎么回事,但是我看得出,你还对那个笨孩子阿黛勒,甚至对头脑简单的太太菲尔费克斯,都相当关心吧?”“是的,先生,两个人我都爱,只是方式不同。”“离开她们你会感到难受吧?”“是的。”。

这是英国女作家A________创作的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中的一段描写,对话的两个人是B_______和C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点燃一个冬天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哎哎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啦啦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吧。”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__________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__________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2.请对A处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3.文中B处画线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4.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__________

深层含义: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