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针灸(jiǔ) 譬喻(pì...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jiǔ)    喻(pì)      呼天地(qiāng)

B. (xū)     结(zhèng)   博闻强(shí)

C. (jū)     席(yàn)     丝丝缕(lǚ)

D. (qī)     洞(xuè)     自怨自(yì)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B项有误,应为和煦(xù),症结(zhēng),博闻强识(zhì);C项有误,应为筵席(yán);D项有误,应为洞穴(xué)。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作答。

“桑菲尔德在夏天是个可爱的地方,是不是?”“是的,先生。”“你一定相当依恋这所房子了吧!……”“我的确依恋它。”“虽然我不理解是怎么回事,但是我看得出,你还对那个笨孩子阿黛勒,甚至对头脑简单的太太菲尔费克斯,都相当关心吧?”“是的,先生,两个人我都爱,只是方式不同。”“离开她们你会感到难受吧?”“是的。”。

这是英国女作家A________创作的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中的一段描写,对话的两个人是B_______和C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点燃一个冬天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哎哎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啦啦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吧。”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__________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__________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2.请对A处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3.文中B处画线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4.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__________

深层含义: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2)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____________,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7)诗中运用排比,写主人公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任选对应的两句)

(8)在描写亭子四周早晨和傍晚不同的景色之后,作者描写了山里边四季不同的自然景色,其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是一首词,词中点明夜间的词是A_____,点明作战季节的词是B_____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结合作品,从内容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加以解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乙)贼不详其姓名相传为如皋人贫不能养母遂作贼。久之,为捕者所获,数受笞有司。贼号曰:“小人有母无食,以至此也!”人且恨且怜之。一日母死,先三日廉知邻寺一棺寄庑下。是日,召党具酒食,邀寺中老阇黎痛饮。伺其醉,舁棺中野,负其母尸葬也。反,阇黎尚酣卧也。贼大叫叩头求免,阇黎惊,不知所谓,起视庑下物,亡矣。亡何,强释之,厥后不复作贼。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如皋:地名。②为:被。③数:数次,屡次。④笞:用鞭杖或竹板打。⑤廉知:查知。⑥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⑦阇黎(shé lí):僧人。⑧舁():抬。⑨比:等到。⑩亡何:不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妇拍呜之    尉剑挺,广起,夺杀之

B. 召党酒食    问所从来,答之

C. 宾客大宴    每有意,便欣然忘食

D. 恨且怜之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用“而已”“齐发”等词,很好地表现艺人所用道具有限而模拟的声音众多的特点。

B. (乙)文画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应为“贼不详其姓名/相传为如皋/人贫不能养母/遂作贼”。

C. (甲)文中提到的“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D. (甲)(乙)两文都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由清代张潮编辑。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

A. (甲)文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B. (乙)文“亡矣”“亡何”中“亡”的意思相同。

C. (乙)文中“贼”的经历启示我们:盗贼也有孝心,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走上歧途,如果给他们一些宽容,他们也许会改过自新。

D. (甲)文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直接或间接写出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比反,阇黎尚酣卧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