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妥贴 涵养 略胜一畴 情郁于中 B. 怯懦...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妥贴        涵养        略胜一畴        情郁于中

B. 怯懦        蛊惑        严阵以待        如释重负

C. 受窘        肃杀        长吁短叹        自曝自弃

D. 弊端        琐屑        忧柔寡断        悲天悯人

 

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形的正确识记。A.妥贴-妥帖 略胜一畴-略胜一筹; B.正确; C.自曝自弃-自暴自弃; D.忧柔寡断-优柔寡断。据此,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荡漾(yàng)      牝马(bǐ)         声名狼藉(jí)

B. 呕气(òu)        侥幸(yáo)        自怨自艾(yì)

C. 蹂躏(lìn)       颓唐(tuí)        黑魆魆(yuè)

D. 虔诚(qián)      吞噬(shì)        面面厮觑(q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羽衣

(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2)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3)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4)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7)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8)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9)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10)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

(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12)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13)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14)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15)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当代世界出版社,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2.揣摩并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

①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

②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3.读第(6)至(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6)(7)两段中加点词语“欣悦自足”和“最爱回顾”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从第(7)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在小时候倍受宠爱、尽享“美味”,而第(8)段中作者却说“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充,日昃(zě)始食,遂大诵六经之旨,慨然多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昏怠           或:有时

B. 同舍生皆绮绣     被:通“披”,穿

C. 媵人持沃灌       汤:热水

D. 长山朱氏       适:到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足肤皲裂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

B. ①扶苏数谏故           ②衾拥覆

C. ①辍耕垄上             ②去南都

D. ①余则组袍敝衣处间     ②如土石何

3.下列句中与“辄以水沃面”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中有足乐者    B.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 可以为师也    D.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翻译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5.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________,乙文范仲淹是:_____________。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两个)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出 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上联中“孤”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名句、作者或作品题目。

(1)《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间,互相映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 的《游山西村》这首律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