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意与日去,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请用“/”符号为下列句子标出朗读节奏。

(1)非 学 无 以 广 才                        (2)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静修身:                               

(2)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                               

(4)成枯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1.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2.(1)来 (2)冒险草率,急躁不安 (3)迅速逝去 (4)终于,最终 3.(1)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 【解析】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诸葛亮 年代:三国时期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中的两个句子都可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句读的方法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阅读

南轩松    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①南轩:轩原本指多宽的长廊,这里泛指当南的窗外。②柯叶:枝叶。③绵幂:指枝叶稠密而相覆之意。④潇洒:洒脱,无拘束。以此形容松树枝叶在清风中摆动的样子。⑤日夕:早晚。⑥何当:何时。

1.本诗首联中的一个“______”字,突出了松树的不同凡俗;颈联中一个“______”字,化静为动,将景物着上了迷人的色彩。

2.试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尾联“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查看答案

(1)《西游记》中下列故事情节发生在“黄风岭唐僧有难”之前的一项是(      )

A、孙悟空一借芭蕉扇        B、车迟国猴王显法        C、猪八戒义激猴王        D、八卦炉逃大圣

(2)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下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

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我们趁早去来。

 

查看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央视网消息:今天(2016.11.30),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对37个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进行了评审。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材料三

据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但当人类文明步入了新世纪,技术可以控制气候时,很多人却都忽略了这传统的文化。记者随机采访了某地5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仅三成能给出诸如“你知道二十四节气吗”“4月即将到来的是哪个传统节气”等正确答案。

(1)请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概括我们祖先发明“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到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遗产依然任重而道远。请你向学校提2条合理性建议。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词》(其一)刘禹锡)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3)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潼关》谭嗣同)

(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结合起来,抒发诗人壮志未酬,饱含慷慨悲壮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修改病句。

(1)通过开展“文明福州,持续文明”的活动,使全市文明素养有了很大提高。

(2)中央台《开门大吉》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