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央视网消息:今天(2016.11.30),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对37个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进行了评审。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材料三
据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但当人类文明步入了新世纪,技术可以控制气候时,很多人却都忽略了这传统的文化。记者随机采访了某地5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仅三成能给出诸如“你知道二十四节气吗”“4月即将到来的是哪个传统节气”等正确答案。
(1)请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概括我们祖先发明“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到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遗产依然任重而道远。请你向学校提2条合理性建议。
古诗文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词》(其一)刘禹锡)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3)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潼关》谭嗣同)
(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结合起来,抒发诗人壮志未酬,饱含慷慨悲壮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病句。
(1)通过开展“文明福州,持续文明”的活动,使全市文明素养有了很大提高。
(2)中央台《开门大吉》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根据加点文词语意思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灌汲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B. 屠惧,投以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目似瞑,意暇甚
D.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从一岁那年来到小主人家里,我就成了他最好的伙伴,当他学习的时候,我总是乖乖地,蜷( )伏在他的脚边,悄无声息的陪伴他;当他完成功课后,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因为他一定会陪我嬉戏玩耍。他喜欢看我滑jī( )的表演,喜欢带我到澄澈( )的湖边打水漂,然后在落日的余huī( )中吹着口哨,一起回到那熟悉的家。
(1)给下面加点词注音。
蜷伏( ) 澄澈(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滑jī( ) 余huī( )
根据提示与要求写作。
请以《我想把时间献给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
写作小助手
A.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你可以把时间献给人、事、物,也可以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献给未知的……
B.文体自选。
C.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
D.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