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回家 丁立梅 ①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回家

丁立梅

①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给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浑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的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⑤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母亲的脸上,却堆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时的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丁、野蒿、黄花菜、苜蓿、葛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中,她辫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⑪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

⑫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我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⑬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⑭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⑮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⑯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lǐ):曲折连绵。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1.文章第⑥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

2.面对父亲的高兴、欢喜,我为什么“黯然”“惭愧”?

3.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4.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5.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1.(1)高兴得手足无措;(2)试穿衣服时不好意思,装作不在意;(3)满足的笑中泪光闪现;(4)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5)喝多了酒。 2.我“黯然”,是因为父亲年纪已大,不知还有几个生日能过;我“惭愧”,是因为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 3.“满村庄溜达”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狗以人的动作,写出了村庄的人少。“不时吠上一两声”运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的安静。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只剩下老人的安静和寂寞。 4.对我的称赞,对我父母的羡慕,对和家人团聚的渴望,对自己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无限伤感。 5.不好。“父亲的生日”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文章还写了作者在家乡田间的见闻感受。作者一方面表达要孝敬老人,关注留守老人;另一方面还抒发了对家乡的敬意,呼唤人们不要忘记家乡。若改为“父亲的生日”就表达不出如此丰富的内涵。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概括分析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目,分析概括,阅读所示文段,从情节的相关性来梳理相关的情节,根据“幸福”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件找到所指代的情节,简要概述。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理解文意,在文中找到“黯然”“惭愧”的位置,找到具体的情节,根据所提的问题,分析有关内容,概括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来分析词语的含义及其原因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关键要找准角度,从句子内容来看,这句话主要写的是村子里的狗,村庄的主人应是“人”,可作者却说“主人似的”,可见是以狗的描写来侧面表现村庄的荒凉,表现年青人的进城打工,让农村变得寂寞与荒凉。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分析。结合句子的前后文内容来揣摩,梅“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可见她的发白不仅与年龄有关,最关键的还与两个儿子的远离有关。结合这样的境遇再来揣摩她的话,不难发现,表现了她对我父母的羡慕,对自己寂寞的生活心生无奈。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一般都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或主旨的点明。本文主要写回家为父亲过生日所见到的村庄的变化,来表现农村生活的现状,引起人们对留守老人与儿童的重视与关爱。如果改为“父亲的生日”则过于片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说朋友之道 

冯英子

“朋友”这个名称,在我们这个国家里是古已有之的,古代的“五伦”中间,就有“朋友”这一伦。据后汉的郑玄说:“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看来朋与友之间,还有一点儿区别。不过时移世迁,现在我们讲的朋友,大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已经有些“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味道了。

交朋友要讲一个“信”字。《论语》讲到“吾日三省吾身”时,第二条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个“信”,就是诚实、不欺之解。朋友能成为诤友,就要能诚实、不欺,知无不言,言无不直。因为诤者,争也。能够在朋友面前以言相争,争出一个是非,希望朋友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始称得上诤友。

可是要所有的朋友诚实、不欺,也非易事。因为人的地位不断变化,友谊也常常随之升降。刘邦在泅水做亭长的时候,当然同萧何、樊哙之流很有一点儿友谊,但一旦身登九五,他还是相信叔孙通的办法,要大讲“君臣之义”了。陈余、张耳,落魄时患难与共,休戚相关,总算够得上朋友了吧。但后来却变成你死我活的对头冤家。一面信誓旦旦,一面翻脸不认人,“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为云覆手雨”,你得意时锦上添花,你倒霉时落井下石,渐渐变成了后来的朋友之道。无怪乎《今古奇观》中描写的那位楚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老早就有“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之叹了。有人讲了一句“贫贱之交不可忘”,史家就大书特书,好像从沙子中淘出了黄金一样,也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我以为倘要真正“信于朋友”,使朋友成为诤友,第一条是大家要有点儿雅量。“闻过则喜”,这样的要求不免太高了一点儿,但闻过则思,不勃然变色,过后算账,这是应当做得到的。尽管朋友们的直言有的偏激,有的片面,是否也想一想他们善良的出发点呢?李逵砍倒了忠义堂前那面“替天行道”的杏黄旗,由于听了不正确的情况,当然是错误的。但原其心迹,他倒是真正维护梁山泊的正义事业的。“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水浒》作者的这首诗,很有一点儿道理。

喜鹊容易讨人欢喜,因为它带来的据说都是喜讯;乌鸦总是使人讨厌,因为它哇哇叫得刺耳。其实一个人陶醉于自己的盖世功业之时,听几声乌鸦叫,也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不无裨益。倘若查查历史,有些伟大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失败于他踌躇满志、忘乎所以的时候?

当然,一个朋友能否成为诤友,还有他另外的一面,也就是自己有没有勇气。祸从口出,好像已是我们历史的传统。宋末的蒋捷和清代的顾贞观,他们各写过一阙《贺新郎》,一个劝人“节饮食,慎言语”。一个劝人“辞赋从今须少作”。他们这两位先生,一在南宋亡之后,一在清严酷的文字狱时,噤若寒蝉,自可想见。不过今天仍然如此,岂不弄错了时代?我们今天要广开言路,人人献策,倘讲朋友之道,那么人人应当以诤友自任,诚实不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我们当然不讲封建道德规范,不讲资本主义那一套,我们应当讲我们的朋友之道。但诚实、不欺这两条,恐怕仍然是重要的。

(选自《冯英子杂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1.作者所说的“朋友之道”有哪些?

2.根据要求答题。

(1)第三段中加点的“这种情况”具体指什么?

(2)理解第五段画线句的含义。

其实一个人陶醉于自己的盖世功业之时,听几声乌鸦叫,也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不无裨益。

3.简要概述第四段的论证思路。

4.文章第六段为何要列举蒋捷和顾贞观的例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薄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薄: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香远

②不不枝

亭亭孤绝

独茂于苍翠

2.用“/”标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朗读停顿。(断一处)

松  之  生  也  于  岩  之  侧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4.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这两篇文章分别借助于“莲”和“松”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注)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

1.描述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海盐中学七(3)班的同学正在举行“关注家乡发展,我为高铁点赞”语文专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材料我来析)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十三五”期间,盐城境内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及快速铁路共约300公里。为了实现“高铁梦”,盐城市正在加快构筑纵贯南北、横贯东西、内联外通的“5+1”高速铁路网。 今年1—4月,盐城铁路建设共投资8.66亿元,在建铁路已经接近200公里。盐通、盐徐、盐连高铁……各项工程项目均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实施中。

材料二:高铁时代的“盐城速度”助推我市在复兴之路上展现出新图景、新气象。沿线广大干部群众对征拆工作的支持确保了我市铁路项目的顺利推进,为施工单位进场主动搬迁、主动让地的事例不胜枚举,各部门各单位开通的绿色通道方便了施工单位办理相关施工手续。

(活动二:喜讯我来传)盐城即将迎来高铁时代,你想将这一喜讯告诉家住上海的叔叔,你会怎么说呢?

(活动三:宣传我来做)为向社会各界宣传盐城“高铁”之事,请你写一则标语。

高铁助力盐城,______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凡尔纳借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之口表达了对海洋的赞美和热爱:“我爱大海!大海就是一切!”

B、《骆驼祥子》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C、《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来到北平后,卖掉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买了第一辆车。

D、《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在过生日那天收的礼很多,又知道自己是外场人,不能在亲友面前出丑,他愿意愉快地把这一天过去。于是一整天他都非常的欢喜,他大模大样地承受着大家给他的祝福。

(2)下述情节中,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有(     )(     )

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     D.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

(3)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  A   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   A   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

上面文段中“A”处的“她”的名字是             。联系《骆驼祥子》的相关情节,谈谈这个人的死对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