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__...

(题文)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人京使》)

②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白珍《己亥杂诗·其五》)

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⑦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⑧赵师秀《约客》中,表现出诗人因久候客人不至而产生失望、焦躁的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马上相逢无纸笔 ②独怆然而涕下 ③会当凌绝顶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⑤浩荡离愁白日斜 ⑥烟笼寒水月笼沙 ⑦不问苍生问鬼神 ③闲敲棋子落灯花 (2)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怆、涕、绝顶、疑、笼、敲、畏、自缘”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①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②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③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④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⑤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⑥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⑦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⑧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⑨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⑩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⑪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⑫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⑬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1.选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②③段的记叙顺序是            ,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选文第⑪段“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

4.说说结尾画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

5.读了本文后,结合实际写出你的感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从那一回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1.(甲)段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文中两个“他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A)_________     (B)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正确的解释是(    )

A. 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 对噪音特别反感

C. 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 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欢呼

4.“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5.从(乙)中看“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题文)综合性学习。

学校八年级(1)班举行主题为“在春天里放声歌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前面赵蕾同学朗诵完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下面刘文凤同学接着要朗诵当代作家丁立梅的散文《看春》,请你为主持人写几句串联词。

(2)活动有一个环节,要求参与者按要求说出相应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请你按要求准备下面的诗句。

春草:             

春鸟:             

 

查看答案

名著填空。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段话中的人物分别出自文学名著:_________,其中“花荣”的绰号是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