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B)书房,又称家庭工作室,是作为阅读书写以及业余学习、研究、工作的空间。特别是从事文教、科技、艺术工作的人必备的活动空间。书房,是人们结束一天工作之后再次回到办公环境的一个场所。因此,它既是办公室的延伸,又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书房的双重性使其在家庭环境中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  

                                                        ——百度百科 

(C)

书房与中式生活美学

韩晗

①书房,是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书房不但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还助力他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曾称赞自己的书房可“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②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曾是无数名士的桃花源,而宁波范氏家族的“天一阁”则以规模宏大与海量藏书著称,乾隆的书房“三希堂”收藏了中国最顶级的书画珍品……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学。

③名士们的书房必有另番情趣。最知名的当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这间因千古名篇《陋室铭》而流芳百世的书房,见证了刘禹锡等名士们的生活美学。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

④与简朴的“陋室”不同,书斋一定要繁复讲究。明清之际有两部书,就是讲书斋的陈列、布置,一部是文震亨的《长物志》,另一部是高濂的《遵生八笺》。在《长物志》中,文震亨认为,书桌应当“设于室中左偏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月”,而高濂更是要求书斋里要准备“卧榻”,目的在于读书劳累了可以“偃卧趺坐”,宛如今日许多人在书房里放置的沙发。

⑤当然,这还不算。文房四宝自不必说,当时文人还要求书斋必备植物,得有一只大水缸养鱼,还必须要弹琴奏乐,甚至常备金樽檀板,演唱当时最为流行的昆腔。有条件的,还需陈列一些金石碑、名家字画等古玩艺术品,经常邀请朋友来鉴赏分享。并且,书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是黄花梨木料,瓷器必定是哥窑,一切都有讲究。

⑥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要说藏书,其实都不能算规模宏大,多半收藏一些经史子集的常备书或是少量私刻、坊刻的善本。因为印刷技术有限,古代中国大部分私人书房都不可能有巨量藏书。

⑦但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真正对得起“汗牛充栋”这个词的书房。那就是兴起于明清时期江南的藏书楼。它们以动辄几十万卷的藏书量再加上与之相辅相成的园林、水法及木质建筑的藏书楼,共同反映了中式生活美学中的另外一端:极致之美。

⑧前述三种书房,皆为民间书房,宫廷书房与民间书房大不相同。这类被后世统称为“上书房”的书房,除了藏书、读书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收藏重要的文物、字画,另一个就是谈论国事。

⑨乾隆帝有个书房,叫“三希堂”,源于“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句话,位于故宫养心殿西暖阁里,是为乾隆皇帝的上书房之一。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古代字画珍品如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及数千册珍贵的宋版书皆为三希堂所藏。这使得三希堂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博物馆与图书馆。乾隆帝还将其作为谈论国事的场所,因此三希堂与其母体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建筑一道,成为中式生活美学的一个重要典范:崇高之美。

1.请分别概括材料(A)(C)的主要内容。

2.阅读(B)(C),思考由古至今书房功能有什么变化。

3.请分析材料(C)第(3)段画线句在本段中的作用?

4.阅读材料(C),回答问题:

(1)“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一句中的“最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第3~9 段,说明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1.【A】描写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C】介绍古代书房的功能、种类及其差异。 2.现在书房主要作为学习、研究、工作的空间,古代书房,作为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场所。 3.举例子,举刘禹锡陋室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名士们的书房必有另一番情趣”这一特征。 4.(1)不能删去,“最大”限制程度,它说明了“陋室与书斋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删去就不能说明这一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不能,③—⑨段内容与第②段中的“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曾是无数名士的桃花源,而宁波范氏家族的‘天一阁’则以规模宏大与海量藏书著称,乾隆的书房‘三希堂’收藏了中国顶级的书画珍品”一句相对应;第③段说明的是陋室,第④⑤段说明的是书斋,第⑦段说明的是藏书楼,第⑧⑨段说明的是“上书房”,按照由简陋到富有,由朴素到精致,由个人到国家的顺序来说明。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考查学生对材料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分别概括材料【A】【C】的主要内容”,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材料【A】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了陋室的环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描写了交往人物;“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描写了生活情趣。材料【C】可以从古代书房的功能(第⑧段“除了藏书、读书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收藏重要的文物、字画,另一个就是谈论国事”)、种类(第⑧段“前述三种书房,皆为民间书房,宫廷书房与民间书房大不相同”)、差异(第⑥段“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等角度进行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吕氏春秋》)

(注)①户:单扇的门。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寡 人 不 肖 而 好 为 大 室 春 子 止 寡 人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荆王先王之礼乐

(2)之三年而未能成

(3)臣请矣      

(4)召掌书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

(2)何谏寡人之晚也?

4.邹忌和春居为什么向君王进谏?请根据文段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

5.邹忌和春居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劝谏君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竹笋的异名。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家居环境的什么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2.仔细读诗并思考,体会诗歌的尾联诗人为什么“叹息”?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 长征》)

(2)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3)爱惜芳心莫轻吐,___________________。(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4)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5)岑参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沙漠上寒冰纵横、彤云密布的景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兴趣是最好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论语·雍也》)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

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图是该活动的宣传标志,请结合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招领启事在格式、内容方面有两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招领启事  

  昨天下午,有位同学拾到红色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若干元,公交卡一张。请失主到学校德育处认领。     

此致

敬礼

 学校德育处 

 2017年12月25日

内容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阅读《水浒传》选段,并回答下面两条问题。

孙二娘道:“叔叔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这件事好么?”

(1)孙二娘口中的“叔叔”是梁山上的哪位好汉?语段中的“叔叔”为何要逃难?

(2)《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混名也叫行者,请结合两本书的具体情节说说两位行者在性格上的相似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