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带点笑容 罗兰 ①一位台大工学院的教授曾经在闲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带点笑容

罗兰

①一位台大工学院的教授曾经在闲谈中对我说,他每次上课(特别是给新生上课),一定面带笑容。他不但面笑容,而且尽量用说笑话的方式来讲话,使得满室笑声不绝。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消除一般学生对理工科目的畏惧心理。

②“剥下科学严肃、冷硬、令人生畏的外衣,显出它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趣味和美感!”这是这位名教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宗旨。

③他说,本来科学是非常美妙、非常有趣的一种东西,可惜当初真正“通”的人太少,以致因为他们的不通,而不能把科学的真正面目很轻易地传授与人,而使科学蒙受了冤屈,成了深奥难解、令人不敢接近的东西。

④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我一向畏惧数理科学,相信这就是因为它们最初和我见面时,没有“面带笑容”的缘故。由此想来,文学、艺术、音乐之使人乐于接近,也不外是因为它们多少都带了一点或隐或现的笑容吧

   A   

⑤笑容还是增进感情的媒介。笑容好比机器上的润滑油,可以减轻摩擦,使齿轮与齿轮之问的运转灵活,又犹如桌椅脚下的胶垫,可以缓和锐角,增加彼此之间的和睦与协调。

   B     

⑥当我和朋友在谈话之间,偶尔意见友生冲突时,我喜欢停止谈话,用笑容来听他的滔滔雄辩。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消灭争执而又不伤和气的办法。

⑦而且我更相信,即使在你争却或抗议的时候,如果你仍能使自己面上点笑容,这争辩抗议也会很容易地变成了提醒与解释。减少了对方的敌意和反感,增加了胜利的机会。

⑧笑容不但能表现在面貌上,而且能表现在      里。

⑨也许我是因为职业的关系,做播音员做久了,对声音特别敏感。有好几次,接听电话时,因为对方声音里缺少笑容,被我误认为他很忙,或一面打电话,一面为办公桌上的公事在发烦,使我不敢和他多谈下去。而当我草草结束谈话,请他快去忙公事的时候,他才惊奇地问我:“为什么这样匆促?你不是有事要商量吗?”

⑩我这才知道,他并不忙,也没有为公事发烦,他只是以为我看不见他的表情,因此省掉了笑容而已。

⑪还有一次,一位很熟的朋友,因为她在电话里的声音没有笑容,而使我以为她在生气。等我向她问罪的时候,她才连忙解释,并没有生气,也并没有不欢迎我的电话。后来,她才恍然想起,说:“哦!对了我没有带上一点笑容。”

⑫笑容虽是脸上的事,但表情确乎会影响声音。当你带点笑容讲话时,你的声音里必定有点喜气。当你皱起眉头讲话时,你的声音里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不耐烦。当你拿起电话听筒,脸上毫无表情地问上一句:“喂!你是哪位!”对方听来,准觉得你是陌生和疏远的。而假如对方通上名来之后,你还不能用笑容表示一点欢迎与惊喜之情的话,你的朋友就难免以为他的电话对你是一种无礼的打扰,而急于想要把电话挂断了!

⑬生活虽然有它严肃的一面,但如果作懂得使这严肃的人生带上一点笑容,那么,那严肃的一面也就会交成音乐与诗章了。那难道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

(选自《罗兰小语》,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台大教授上课面带笑容,只是为了消除他与学生之间的隔膜。

B. 第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笑容”比作“润滑油”“胶垫”,论证形象生动。

C. “带点笑容”和“皱起眉头”表现在声音上是不同的。

D. 严肃的人生因带上笑容而变成音乐和诗章,那一定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2.下面这段话出自原文,你认为是放在上文的A处还是B处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以前小学生的算术教科书上,把2画作一只游水的鸭子,把6画成一个汤匙,把7画成一把伞柄……这正与国语的开始用诗歌体,慢慢才归纳到文法,音乐开始用唱游,慢慢才演绎出乐理相似。

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笑容”的含义。

(1)也不外是因为它们多少都带了一点或隐或现的笑容吧!

(2)我喜欢停止谈话,用笑容来听他的滔滔雄辩。

4.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文章认为,笑容在生活中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2)结合上下文,在第⑧段空白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使文章论述完整。

 

1. A 2. A 理由:备选文段,列举学科知识因带上笑容而使初学者乐于接近的例子,这是论证“笑容是消除隔的媒介”的论据。(或答“这是用来消除学习客的畏惧心理的。”) 3. (1)“这些学科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题味和美感”成“这些学科美妙、有趣的一面”。(2)“笑脸(含笑的面容)”或“面对冲突时的从容心态” 4. (1)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笑容是增进感情的煤介。(2)声音。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论题及其观点,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然后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回答。A项表述错误,台大教授上课面带笑容,是为了消除一般学生对理工科目的畏惧心。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述内容的分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给处的被选语段,列举的是学科知识因带上笑容而使初学者乐于接近的事例,这一事例能够具体论证“笑容是消除隔的媒介”的观点,所以放在A处最恰当。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句(1)中“笑容”指的是“文学、艺术、音乐等学科美妙、有趣的一面;句(2)中的“笑容”指的是“笑脸”。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结合第④⑤段的内容来分析,“笑容”在生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消除隔膜的媒介”“是增进感情的煤介”。结合第⑧段应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结合下一段内容理解,空白处应该填写“声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陶渊明字光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博学善文(属:写)

B. 州召主簿不(就:赴任)

C. 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

D. 便客(语:告诉)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贤者处此/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页是(   )

A. 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 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 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 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查看答案

(题文)古诗文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亚锦赛上,中国女排姑娘不提困难,以“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奋力拼搏,终获冠军,重登亚洲之巅。(杜甫《望岳》)

(6)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用鹤的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之情。(刘禹锡《秋词》)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积累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呲着牙,哆嗦的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了样儿,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放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耳朵。

母亲从桌子旁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口,背转身去不看大家。

(1)选文选自小说《_________》,该小说与《________》、《我的大学》一起构成自传体三部曲,作者是_________

(2)选文叙述_________(小说人物名)刚来到外祖父家时所目睹的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的情景。

 

查看答案

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工程是一辆双刃剑:  ①    。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是环境的美化。   ②     。景观的构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

A. ①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

B. ①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

C. 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②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

D. ①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②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苏州园林的修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怎能不令人不惊叹呢?

B. 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C.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 由于井房的经历,使海伦凯勒求知的欲油然而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