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进入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幕。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 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 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 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还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1.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

2.第⑧段写道:“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下面的句子炼词准确,富有表现力。请从词语或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4.“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自尊自强自立、诚实善良、温柔耐心、心灵纯洁美好,拾金不昧。(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瓢泼狂暴的大雨,让“我”庆幸雨伞买得及时,免遭大雨淋湿,同时也让“我”感受到有雨伞的温暖、安全以及小姑娘的温柔美好;瓢泼大雨也为下文小姑娘在暴雨中等待失主做铺垫;使文章前后照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写出其中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3.一个“裹”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的细腻缠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雨,写出了“我”对小姑娘强烈的思念之情。(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赏析,意思相近即可) 4.小姑娘既弱小又高大,既平凡又高贵,她心灵的纯洁美好靓丽了自己也感化了别人,更美丽了这个世界。小姑娘的精神品质让“我”感到无比温馨,伴“我”走过每一天。(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果还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要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根据文本中的小姑娘为了勤工俭学而出来卖伞可知:她是一个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根据“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可知:她是一个诚实善良、温柔耐心的人。根据“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 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 而昏倒在街头”可知:她是一个心灵纯洁美好,拾金不昧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镜子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没有出入学校的通行证。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里,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来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只是淡淡地扫视他一眼,并没有放行的意思。张处长一愣,冲他点头说:“小同志,我作报告的时间就快到了!”

保安表情严肃 :“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

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这次终于通了。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赔不是。

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王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保安还是一副无动于衷的神态。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僵住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很长时间,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张处长总是进入不了状态。于是,他决定来个题外话,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2》,有删改。作者田洪波)

1.本文围绕车子进校门事件写了张处长与保安的四次交锋。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交锋内容。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张处长申明应邀来校讲学  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次: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 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1)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2)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3.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是败笔。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4.文章内容只字未提镜子,为何却以“镜子”为题?阅读文本,写出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

(1)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___________

(2)蒙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线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涉猎  锐不可    B. 大有所  开卷有

C. 往事耳  往事依依    D. 目相待  骨疗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5.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 。祥子来自农村,他原本 ____________,其最大的梦想不过是 ____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 ________的行尸走肉。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无限眷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晚春》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它们更深层次赞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贾生》中寄予作者怀才不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桔红》等。

B. 《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的、真实的鲁迅先生,让我们直面他伟大的人格。

D. 《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