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留一份________给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文题自...

请以《留一份________给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文题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500字。

 

留一份温暖给你 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早晨打开窗,看着阳光穿透每一片树叶,以一种无声而又朴素的方式与生命对话,我感动着。傍晚散步,看夕阳落下,品味着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我感动着。 感动,点燃了精神家园的一瓣心香,萦绕着人的一生。 时代在发展,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是否已经荒芜?我们是否缺失了心灵的一角?行色匆匆,有多少人停下脚步倾听心灵的声音?大多数人被生活磨砺得太粗糙,渐渐冷漠。 纽约曼哈顿街头,车水马龙。一个小女孩守在一棵树下不肯离去。人们惊奇地发现,她在等待秋天最后一片叶子的落下。孩子是纯真的,她会为一个平凡的自然更替而感动。 缺少感动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缺少感动的社会谈不上真正的发展。它缺少人文的养分,最终只能走向荒芜。我们有多久没有被那些优美的文字感动了。李白的潇洒,杜甫的沉郁,托尔斯泰的浩瀚,雨果的雄奇。 我们有多久没有被那些高尚的背影感动了。在冬天为人民打造一轮更温暖的太阳的屈原;撒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的文天祥;孤独地守望着大汉三千年江山的苏武…… 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感时伤怀,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精神之路通向何方?学会感动吧。当每一颗心与另一颗心之间不再遥远,我们的社会就多了几缕温馨。当每一个人都能体会他人心弦的震动,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和谐。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话难道不令我们感动么? 点一瓣心香,我们的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都将开满长盛不衰的花朵,走向远方。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留一份________给你”。这一题目可填的词语很多,如感动、温暖、记忆、眷恋、风景……。核心点在于这些所填词语,那就要把事件叙述完整,并且写出给“你”所带来的影响与启迪。首先要想到是谁留给你,是“我”,是现实,是历史?然后要通过叙写一件事情,把留下这份情感或事物的意义讲明白。横线上所填词语应该是美好的,正能量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一部部璀璨的文学名著,引领我们走进一座座文学殿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为更好地领略名著的魅力,八年级(3)班拟召开“名著阅读交流”综合性学习交流会。交流会上,陈芬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下面的材料,请结合你对名著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看法。(100字左右)

某出版社在网上发布了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至于读者读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是篇幅太长、语言难懂、时代久远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

蔡晓玮

828米,这一最终的高度超过了台北101大楼300米左右,而虽然被认为是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和疯狂浪费的象征,这座高塔的形态在超高建筑物中仍然算得上新颖别致。与其说它是一座高塔,不如说这是一个塔群——长度不同的银色管子优雅纤细地盘旋而上,制造出一个有机的体系,而不是单一的一栋地标建筑。

结构上,高度为828米的“迪拜塔”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以支持重量超过500000吨的地面以上建筑。建筑师故意将这一建筑的外形塑造成倒的“Y”字形,来抵御风力对这座超高建筑物的影响,同时,“结构尽量简洁而使得这一高度成为可能”。整个大楼的结构系统可以被称作是“支撑核心”系统,大楼的呈三角形的任何一翼,除了自己本身的混凝土基础和建筑周长形成的支撑力之外,其余的支撑力则来自一个六边形的支撑核心,或称作六边形网络。这一网络所达到的结果是,整个迪拜塔的建造可以旋转着笔直向上进行。整个大楼的每一层都建立在一个漩涡形的结构之上,最后组成整个大楼。而能够使得风力被完全分散,风在整个大楼周围都无法集中起来,因为不管风力到达哪一层,每一层的建筑形态都是不一样的。

SOM的结构工程师贝克说,迪拜塔为设计和建筑设下一个新基准。他说:“我们原本认为迪拜塔只会稍高于台北101大楼,但Emaar不断要求我们建高些,我们不知要建多高,只好像调校乐器般逐渐调升。当越建越高时,我们发现在过程中,迪拜塔能够达到远高于我们原先所想的高度。”SOM建筑设计公司估计迪拜塔的“王者地位”在未来10年都会屹立不倒。

印度的一位医疗保健企业主就拥有住宅最高层100层的住宅。他在几年前用1300万美元购进了整层住宅,并打算把这一层作为接待客人和家人聚会的所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东西,就仿佛站上了全世界的顶端。”他对当地媒体表示,“在电梯往上升的时候,我一点都不害怕。虽然,到我的公寓需要搭乘差不多一分钟的电梯。”然而,迪拜塔中的许多公寓已经和最高点时相比跌了50%,但其景观的唯一性仍然使得住户们充满信心。

实际上,在这座刺破蓝天的迪拜塔的内部,160层的内部空间中,设有1044间住宅单位、49层办公大楼和一家由乔治·阿玛尼亲手设计的豪华酒店,整座大楼估计可容纳1.2万人。命名为“At The Top”的观景台设于第124层,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游客可远眺80公里外的景色。而如果你能够抵御对于高处的恐惧,你也可以在距地面260米高的全世界最高的露天游泳池中享受乐趣。

而另一方面,开发商称,这座大楼“精力充沛”,它远非你从照片上感受的纤细。“飞机不可能将迪拜塔撕烂,因为它采用的是混凝土,而不是钢筋结构。”迪拜塔的设计标准是能够经受里氏6级地震。它还能在每秒55米的大风中保持稳定。迪拜塔每25层设置了一个隐蔽所,用于对付火灾和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另外,除了54部高速电梯,还安装有专门的应急电梯,可以从高处迅速而安全地疏散人员。

(选自《东方早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

2.迪拜塔高达828米,它是怎样抵御风力对它的影响的?请用自己的语言作答。

3.请从语言的准确性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命名为“At The Top”的观景台设于第124层,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游客可远眺80公里外的景色。

4.如果要你根据这座大楼的建筑功能设计一种新的功能,你有怎样的设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谦谦君子

丁立梅

①春天真的来了,他却看不到这个春天了。

②医生曾说,他至多只能再活三个年头,他却硬撑了五个年头。精神气好的时候,他坐在阳台上,翻从前的学生录和毕业照,也翻一些学生的来信看,看得都能倒背如流了。教室里,一届一届的学生,哪些人坐哪个位置,他都记得。

③师母说:“他常念叨你,常指着报纸上你的文章跟我说,那个女孩好啊,吃得了苦,从乡下步行几十里路,到街上来上学。”“他把你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都给剪下来,收着了。你看,这里都是呢。”八十多岁的师母说到这儿,拉开床边五斗橱的一个抽屉,让我看。满满一抽屉,竟都是我文章的剪报。师母又拉开另外一些抽屉给我看,这个放着一届一届的学生录和毕业照,那个放着天南地北的学生写来的信。

④他呀,把这些看得像他的命根子。师母看着躺在床上的他,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望着病床上已陷入半昏迷的他,思绪回到了往日美好的时光。

⑤他教我们的时候,六十好几了。他见人一脸笑,没有老师的威严,一点儿也没有。没有一个学生怕他,当面背后都称他“老头子”。有时至多在老头子前面,加上他的姓,陈。“陈老头子”,——我们这么叫。他也不恼,看见我们,依旧笑眯眯的,和蔼温润。

⑥他的毛笔字写得好。多年后,听人提起说,“那个陈老先生啊,毛笔字可是一绝,笔力深厚浑圆,一般的书法家远远不及”。他对诗词歌赋也颇有研究,会写古诗。我们也不觉得好。也是多年后,听人提起说,“那个陈老先生啊,写得一手好的格律诗,才华非凡”。他还唱得一口京剧,铿铿锵锵,中气十足。

⑦老头子人好,这是我们的共同评价。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他的善良和谦恭如美玉一般温润养人。他的那双眼睛特像星星,这比喻一点儿也不特别,但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⑧他爱喝茶。办公桌上,一把紫砂壶里,终日泡着茶。他有滋有味地呷上一口,在我的作文后写评语:“只要持之以恒,他日必有辉煌。”他不知道,他随手写下的这句话,是闪着金光的。它照耀了我这么多年,在我想妥协的时候,在我想懈怠的时候。

⑨偶一次,我大起胆来,跑去他家问他借书。他笑眯眯迎我进去,满架的书,任我挑。等我抱着一怀抱的书,跟他告别,他竟送我出来,一直把我送到巷子口。他亦是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对我的影响多么大。乡下孩子,家境清寒,自卑是烙在骨头里的,我走路都是低着头的。他的尊重,让我有了做人的尊严华贵,我原来,也是可以昂着头走路的。

⑩我受过他的恩惠,一本新华字典。那时,我是买不起那样的“大部头”的。他送我一本,说是奖励我的作文写得好。我以为是真的,心安理得地收下,自个儿觉得挺自豪的。毕业多年后,当年的同学遇到,聊起他,我才知道,当年他的“奖励”,只是一个幌子。他通过这样的“幌子”,奖励过不少家境困难的孩子。有同学的学费是他“奖励”的;有同学的衣物是他“奖励”的;有同学的饭钱是他“奖励”的;有同学的文具用品是他“奖励”的。

B11他送走过四五十届学生。到底有多少学生受过他的恩惠?怕是数也数不清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记着他的好,并尽量使自己变得美好起来。

B12他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学生,正风尘仆仆地往他这边赶。师母红着眼睛说:“谢谢你们,没有把我家老头子忘记掉。”这句话,勾出我的泪。我俯身叫他,陈老师,陈老师。师母也帮着叫,老头子,老头子,你知道谁来看你了吗?是你一直念叨的那个女孩呀,是丁立梅呀。听到我的名字,他似乎有了反应,紧闭着的双眼,微微睁开一丝缝。

B13那一眼的光照里,有星星闪烁。

(有删改)

1.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和陈老师相处过程中的哪几件往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随手写下的这句话,是闪着金光的。它照耀了我这么多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才知道,当年他的“奖励”,只是一个幌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品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结尾的妙处。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3)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4)妻子象禽兽,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6)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7)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况钟①知苏州府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②舞文③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④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⑤,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之曰:“前某事行,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⑥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注)①况钟:江西靖安人。②豪猾:豪强猾吏。③舞文:舞弄文字。④乘传:用马拉的车。⑤牒:文书。⑥捶:用木棍打。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州/赋役繁重    B. 群吏环立请/判牒

C. 吏/大喜    D. 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诘____________

(2)宜____________

(3)若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况钟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