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谦谦君子 丁立梅 ①春天真的来了,他却看不到这个春天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谦谦君子

丁立梅

①春天真的来了,他却看不到这个春天了。

②医生曾说,他至多只能再活三个年头,他却硬撑了五个年头。精神气好的时候,他坐在阳台上,翻从前的学生录和毕业照,也翻一些学生的来信看,看得都能倒背如流了。教室里,一届一届的学生,哪些人坐哪个位置,他都记得。

③师母说:“他常念叨你,常指着报纸上你的文章跟我说,那个女孩好啊,吃得了苦,从乡下步行几十里路,到街上来上学。”“他把你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都给剪下来,收着了。你看,这里都是呢。”八十多岁的师母说到这儿,拉开床边五斗橱的一个抽屉,让我看。满满一抽屉,竟都是我文章的剪报。师母又拉开另外一些抽屉给我看,这个放着一届一届的学生录和毕业照,那个放着天南地北的学生写来的信。

④他呀,把这些看得像他的命根子。师母看着躺在床上的他,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望着病床上已陷入半昏迷的他,思绪回到了往日美好的时光。

⑤他教我们的时候,六十好几了。他见人一脸笑,没有老师的威严,一点儿也没有。没有一个学生怕他,当面背后都称他“老头子”。有时至多在老头子前面,加上他的姓,陈。“陈老头子”,——我们这么叫。他也不恼,看见我们,依旧笑眯眯的,和蔼温润。

⑥他的毛笔字写得好。多年后,听人提起说,“那个陈老先生啊,毛笔字可是一绝,笔力深厚浑圆,一般的书法家远远不及”。他对诗词歌赋也颇有研究,会写古诗。我们也不觉得好。也是多年后,听人提起说,“那个陈老先生啊,写得一手好的格律诗,才华非凡”。他还唱得一口京剧,铿铿锵锵,中气十足。

⑦老头子人好,这是我们的共同评价。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他的善良和谦恭如美玉一般温润养人。他的那双眼睛特像星星,这比喻一点儿也不特别,但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⑧他爱喝茶。办公桌上,一把紫砂壶里,终日泡着茶。他有滋有味地呷上一口,在我的作文后写评语:“只要持之以恒,他日必有辉煌。”他不知道,他随手写下的这句话,是闪着金光的。它照耀了我这么多年,在我想妥协的时候,在我想懈怠的时候。

⑨偶一次,我大起胆来,跑去他家问他借书。他笑眯眯迎我进去,满架的书,任我挑。等我抱着一怀抱的书,跟他告别,他竟送我出来,一直把我送到巷子口。他亦是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对我的影响多么大。乡下孩子,家境清寒,自卑是烙在骨头里的,我走路都是低着头的。他的尊重,让我有了做人的尊严华贵,我原来,也是可以昂着头走路的。

⑩我受过他的恩惠,一本新华字典。那时,我是买不起那样的“大部头”的。他送我一本,说是奖励我的作文写得好。我以为是真的,心安理得地收下,自个儿觉得挺自豪的。毕业多年后,当年的同学遇到,聊起他,我才知道,当年他的“奖励”,只是一个幌子。他通过这样的“幌子”,奖励过不少家境困难的孩子。有同学的学费是他“奖励”的;有同学的衣物是他“奖励”的;有同学的饭钱是他“奖励”的;有同学的文具用品是他“奖励”的。

B11他送走过四五十届学生。到底有多少学生受过他的恩惠?怕是数也数不清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记着他的好,并尽量使自己变得美好起来。

B12他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学生,正风尘仆仆地往他这边赶。师母红着眼睛说:“谢谢你们,没有把我家老头子忘记掉。”这句话,勾出我的泪。我俯身叫他,陈老师,陈老师。师母也帮着叫,老头子,老头子,你知道谁来看你了吗?是你一直念叨的那个女孩呀,是丁立梅呀。听到我的名字,他似乎有了反应,紧闭着的双眼,微微睁开一丝缝。

B13那一眼的光照里,有星星闪烁。

(有删改)

1.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和陈老师相处过程中的哪几件往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随手写下的这句话,是闪着金光的。它照耀了我这么多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才知道,当年他的“奖励”,只是一个幌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品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结尾的妙处。

 

1.陈老师写的作文评语一直激励着“我”;“我”去他家借书,他亲自送“我”出门;陈老师送“我”一本字典奖励“我”的作文写得好。 2.“照耀”写出老师的评语给予学生莫大的鼓舞,学生从中汲取了前进的力量。“幌子”是陈老师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时的借口。用“奖励”的名义,既帮助了学生,又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体现出陈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3.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对陈老师教书生涯的回忆。 4.从结构上看,结尾的星星闪烁与上文中觉得陈老师那双眼睛像星星相互呼应;从内容上看,陷入半昏迷的陈老师似乎感受到了学生们的感恩之情,师生情谊隽永而温馨。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和陈老师相处过程中的哪几件往事”,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陈老师写的作文评语一直激励着“我”(第⑧段);“我”去他家借书,他亲自送“我”出门(第⑨段);陈老师送“我”一本字典奖励“我”的作文写得好(第⑩段)等角度进行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3)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4)妻子象禽兽,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6)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7)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况钟①知苏州府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②舞文③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④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⑤,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之曰:“前某事行,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⑥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注)①况钟:江西靖安人。②豪猾:豪强猾吏。③舞文:舞弄文字。④乘传:用马拉的车。⑤牒:文书。⑥捶:用木棍打。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州/赋役繁重    B. 群吏环立请/判牒

C. 吏/大喜    D. 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诘____________

(2)宜____________

(3)若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况钟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漫成一首①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①此诗写于杜甫从云安前往夔(kuí)州的船上。漫成:随意写成。②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描写水中月影离诗人很近,从侧面表现了江水的清澈透明。

B. 第二句写诗人快到三更还没有睡着,从中可见诗人是一个孤独的未眠人。

C.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江中、江面之景,也写了岸上之景。

D. 由全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冒着狂烈的江风走出船头的。

2.下列对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以写景为主,没有直接抒发诗人感情的诗句。

B. 前面三句写景的顺序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

C. 后面两句“宿鹭”和“跳鱼”,一静一动,使整个画面生动活泼。

D. 全诗营造了安静祥和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雄鹰在蓝天翱翔,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B.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C. 她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

D.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这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B. 作为一档纯原创且聚焦声音艺术的综艺节目,《声临其境》目前的微博话题讨论量将近大约133.3万。

C.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D. 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让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汉语教材的“老三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