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八年级某班以“中国很赞”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八年级某班以“中国很赞”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宋明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关于“中国很赞”由来的信息,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在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起“中国很赞”众筹MV活动,[A]以“点赞青春,点赞中国,奋斗新时代”为主题,让网友深度互动、共同参与,用形象化的手指舞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2018年3月7日晚,《人民日报》两微两端正式发布MV《中国很赞》。轻快清新的旋律、阳光向上的歌词、自编自演的手指舞,迅速引发刷屏。网友纷纷点击《人民日报》客户端首页右下角的“中国很赞”悬浮框,[B]活动页面,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

①[A]处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互换位置。

②[B]处有语病,可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中国点赞,你认为近些年中国值得你骄傲的事有哪些?请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很赞”的主题激起了大家心中最厚重的家国情结,班级组织同学们在黑板报上留言,表白祖国,诉说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请你也写一条,要求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深度互动 共同参与 ②进入活动页面,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 (2)示例:“一带一路”倡议、杭州G20峰会的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举行、天舟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 (3)示例:看着祖国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奔跑,很庆幸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很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修改与辨析。①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本题“让网友深度互动、共同参与”属于逻辑语序不当,应该将“深度互动”与“共同参与”互换位置。②“网友纷纷点击《人民日报》客户端首页右下角的‘中国很赞’悬浮框,活动页面,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该句子谓语残缺,应该在“活动页面”前加上“进入”。(2)本题要求学生写出近些年中国值得骄傲的事。注意是近些年的、值得骄傲的事。如“一带一路”倡议、杭州G20峰会的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举行、天舟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写的这条留言主要是诉说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注意字数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我是中国人民的领袖,”__A__大声说,“我代表国家。我认为我的政策是正确的。”

就这样,总司令虽然流了一点血,却毫不屈服,到了城里,成了杨虎城将军和__B__少帅的阶下囚。

在兵变那天,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通电中央政府,各省首脑,全国人民。这封简短的电报说明“为了要促使他觉悟”,已要求总司令“暂留西安府”。同时保证他个人安全。

(1)选段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的人物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加点的“我的政策”指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阅读的最佳时机应该是早晨:耳根清净,满目鲜活,书卷在握,清风徐来,舒适qiè意。沉浸书里,或作吮指状,或凝神息;看到妙处,或拍案叫绝,或手舞足滔;读到悲情,双目红润,泪眼婆;读出谐处,仰天大笑,喜上眉梢。真正的阅读就应该是这种禅定的状态,任尔东西南北风,手握册页,我自岿然不动。文字在精神的外围蒙上了一层金刚罩,管它外面风雨潇潇,翻开书,满目都是晴天。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qiè_____意  凝神_____  婆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词语“岿然不动”中“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的最佳时机应该是早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③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⑥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⑦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⑧崔颢《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说仙人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2)默写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一路阳光一路情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有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2018年2月4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一场普通的毕业典礼倍受关注。81岁的“奶奶同学”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而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整四年。

2014年,77岁的薛敏修进入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她成为了“身边的榜样”,成为老师和同学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每天都是凌晨5点起床,基本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她说:“只要学习我就高兴,学习我就有收获。”

她会五门语言(中文、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还会用制表、修图等软件,确实令人惊叹!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梦想”“坚持”“榜样”“学无止境”“勇于挑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爷爷的黄豆

王琼华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根据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叙写了祖孙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情节发展脉络清晰。

B. 小说中的“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表现了“爷爷”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心情。

C. 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金珠子在哪里,但他坚决不取用,这与“父亲”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尤其擅长于捕捉典型的细节,将人物个性刻画得鲜明突出。

2.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

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爷爷”的个性特征。

4.小说中说“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爷爷给了,我的财富”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两条你读这篇小说所收获的人生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