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竞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第③段:

第⑥段:

3.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

4.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

 

1. 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2.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旧迷彩服”“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工作的辛苦。或:“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写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意思对即可) 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追…‘回头看看…‘慢慢走回…‘捡起…‘瞧”“抵”“哭”写出了她被抢后的为难、无助与伤心。(意思对即可) 3. 在叙述她免收“我”存车费这件事后进行}议论。(意思对即可)由她对“我”的信任、体谅,引起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猜度与信任的感慨,引人深思。 4. ①看自行车的女人的遭遇令“我”同情,她对“我”的体谅、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令“我”感动。②看自行车的女人是社会中弱者的代表,为她写点什么是为了呼吁人们尊重他们,平等对待他们。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后一课(节选)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为什么听到钟声、祈祷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2.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各是什么?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______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______

“散学了,——你们走吧。”______________

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

4.写两个单词,为什么需要他“使出全身的力量”?

5.他写出的“法兰西万岁”饱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1)文段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

(2)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手中三十五元钱的来历。

 

查看答案

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 ________, _________

(2)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述自己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

(3)《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逢入京使》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 《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运河》等。

C.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D. 《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 在巡检排查过程中,天津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