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塞(sài) 簌簌(shù) 狼藉...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sài)   簌(shù)    狼(jí)  锐不可(dǎnɡ)

B. (lún)   亮(zhènɡ)  立(yì)  恹欲睡(yān)

C. (xiāo)  然(qiǎo)   题(bá)  重峦叠(zhàng)

D. 息(bǐnɡ)  榭(xuān)   形(jī)  正危坐(jīnɡ)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C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shù—sù,dǎnɡ—dānɡ。B:zhènɡ—zènɡ。D:jīng—jīn。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次长途跋涉后,老人和他的儿子决定到河里去洗个澡。那条河里的水流非常湍急,很快就把父子二人冲离了岸边,带进了一个大漩涡。儿子刚发现父亲苍白的头被水淹没时,瞬间,他自己也被卷了进去。儿子在水里拼命地游着,一番苦苦挣扎之后,终于筋疲力尽地爬上了岸。令他万分惊讶的是,父亲早在岸边等他了。

“您是怎么游上来的呢?”儿子气喘吁吁地问,“我勉强才从漩涡里挣脱出来,累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可您看上去是那样的平静安详,好像没有下过水一样!”

老人边扶起儿子边说:“当周围的环境对你严重不利的时候,不要急着去抗拒它。最聪明的办法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我先是让漩涡把我带进了水底,等我的脚够到河底,顺势一跃,水流就把我带上了水面,几乎没费任何力气就又回到了岸上。”

有时,我们可能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学会改变心态。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5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班级要开展“走进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其实就是走进大课堂,请你设计出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三条可行途径。要求:依据示例,从目的、方式等角度将设计的每条途径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清楚。

示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参观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2)班级需要就“走进大自然”这一活动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书中需要有表达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的内容。请写一段话,将“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这一内容表述出来。(100—12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那晚,我和父亲提心吊胆的约定

①那件影响我一生的事,过去好多年了。

②那天晚上,我爹急匆匆地赶回来,一手提着一口袋好吃的,一手拎着一把刀。娘和小妹都早早地睡了,只有我在客厅复习功课,看他开门进来,我兴冲冲地跑过去接下他手里的口袋,直接奔向厨房,也没顾上其他。走着走着,我想偷看他到底买了些什么,发觉塑料袋上黏糊糊的,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太对,打开厨房的灯,才发现塑料袋上沾满了血,连里面装着的苹果也有些被染红了。我吓得不敢吱声,只是想径直跑向卧室,把我娘叫醒。爹似乎一早料到我的举动,拦住我小声问:“你娘和你小妹都睡了吧?”

③“来,帮我从那个小药箱里拿点儿酒精。”爹抬起一只手,指着客厅里的柜子说,“再扯点纱布过来。”

④“我还是叫我娘起来吧。”我怯怯地对他说。

⑤“叫你娘干嘛,你做不了吗?”他突然严肃起来,竖起眉头,一副司令官的模样,让我不得不顺从。按照他的意思,小心地帮他把手上的伤口简单包扎好。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血,帮他包扎的时候,想象着自己的手如果被砍伤,一定不会像他一样镇定坚强。

⑥“你知道吗?”等止住了血,他抬起头冲着我淡淡地说:“许多事是没有必要让更多人知道的,尤其是令人担心的事。”

⑦“那……我娘早晚都会知道,到时候咋办?”我支支吾吾地说。

⑧“你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他用没伤的那只手弹了我脑壳一下,笑着对我说:“等她知道,我早没事儿了。那时候跟这时候,能一样吗?”

⑨第二天,我被娘叫醒起床后,发现爹早走了,再看看桌上摆着的一盘苹果,懵懂中觉得这并不是梦。从那以后的大半个月,每天晚上等她们睡了,我都会偷偷爬起来在客厅守着,等爹回来,帮他换药,再清理“战场”。直到有一天放学,看屋子里坐着两名警察,我才清楚地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父亲那晚是和小区里收黑租的地痞流氓打了一架。

⑩我把当晚的事情仔细描述清楚,又把藏在橱柜里的刀找给警察,我娘呆呆地坐在沙发上看着我,仿佛很欣慰又很无奈。但在我看来,这件事就像是一张证书一样,裱在自己的心里。不是因为父亲勇斗歹徒之类的事迹我始终都参与其中,而是我第一次遇事不慌不忙不吵不闹,真正可以把许多令人担忧的事藏匿于心,像个有担当的男人一样。

从那以后,我仿佛变了个人,虽然也会和父母撒娇,但很多事我更愿意藏在心里不说,尤其是悲伤难过的事。这些年,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想要冲父母抱怨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村上春树的一句话: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

所谓长大,就是不再让爱你的人替你担忧吧。当我们没有倒下,还可以支撑着站起来的时候,不妨先坚持一下,等真正站起来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当初我有多么艰难,但现在已经好了,请你不要担心。

1.阅读全文,理清思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1)______→(2)我守住和爹的约定→(3)___________→(4)我明白长大的意义

2.请结合文章内容,品味下列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但在我看来,这件事就像是一张证书一样,裱在自己的心里。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4.文章开头说“那件影响我一生的事,过去好多年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填空。

(1)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3)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学宫,属吏伏谒,瑞独长揖,曰:“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执之,无使得!”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署南平教谕:代理南平县教谕。教谕,县学的学官。②脱粟:只脱去谷皮的粗米。③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举行宴会款待。④橐(tuó):口袋。⑤享国:指帝王在位年数。⑥斋醮(jiào):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⑦比干:以死谏君的忠臣。⑧第:但,只是。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学宫    诣:到,来到

B. 属吏伏谒    咸:全部

C. 执之        趣:志趣

D. 无使得      遁:逃跑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帝 默 然 复 取 读 之 日 再 三 为 感 动 太 息

A. 帝默然/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B. 帝默然/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C. 帝默然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D. 帝默然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瑞不媚权贵。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跪拜。

B. 海瑞清正廉洁。海瑞身为淳安知县却穿布衣吃糙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自足。

C. 海瑞足智多谋。海瑞装作不知实情,严厉惩办了贪官胡宗宪,并令其无计可施。

D. 海瑞忠心耿耿,很多朝臣为求自保不敢直言进谏,而海瑞却恪尽职守舍命上奏。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