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

链接:

科学家已经在许多食品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1.8个微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

1.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 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

C. 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

D. 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2.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面临的困难。

B. 选文第②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

C. 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随洋流旅行,进入超深渊带,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

D. 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广,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使用后的新课题。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

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

 

1.A 2.C 3.第一种: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 第二种:微塑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 第三种: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的来源,B项概括不全面。根据“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是“可能”,不是绝对,C项内容理解错误。根据链接材料,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不只是来源于水产品,如啤酒,D项错误。据此,答案为A。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根据“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句话,题目中的“进入超深渊带”无根据;“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原句是“包含”。据此,C项的理解分析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材料中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可大致推断海鸟死亡可能是“微塑料”造成的。结合文章第4段内容所写的“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来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原因。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晋书》,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敦之兵也/傅乐于版筑之间

B. 入不顾/截了当

C. 顗不言/客从外来,坐谈

D. 南北之/尘莫及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

3.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数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删掉“在”和“下”)

B. 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将“或许”移至“这样”后)

C. 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将“稍微”改为“稍作”)

D. 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删掉“使观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隐隐作痛。

B. 她总是希望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 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 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查看答案

按拼音写词语。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______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2)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ān yán______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3)“jū gōng jìn cuì__________,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4)希望你能够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作为借鉴,以免chóng dǎo fù zhé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