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晋书》,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敦之兵也/傅乐于版筑之间

B. 入不顾/截了当

C. 顗不言/客从外来,坐谈

D. 南北之/尘莫及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

3.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

 

1.C 2.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3.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顗见死不救,在王敦要诛杀周顗时没有开口相救。后来才得知周顗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举”分别为“发动”和“被选拔”;B项中的“直”的意思分别为“径直”和“不弯曲”;C项中的“与”是“同”;D项中的“望”分别是“很高的声望”和“看”的意思。故选C。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根据句意来句读。这句话的句意是:(周)见到了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数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删掉“在”和“下”)

B. 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将“或许”移至“这样”后)

C. 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将“稍微”改为“稍作”)

D. 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删掉“使观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隐隐作痛。

B. 她总是希望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 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 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查看答案

按拼音写词语。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______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2)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ān yán______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3)“jū gōng jìn cuì__________,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4)希望你能够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作为借鉴,以免chóng dǎo fù zhé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2)南宋诗人赵师秀《约客》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独坐灯下的寂寞心情。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5)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