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甲)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 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in)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文首:花脑袋。喙(huì):鸟嘴。自詨(xiào):自己称呼自己。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九十______     为精卫_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 是/炎帝之少女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翻译下列句子。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和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反映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什么?

5.下面是流行歌曲《愚公移山》,同学们利用其中的两句歌词结合课文展开一场辩论,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请写出支持理由。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噢,了却了心中祈愿。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甲方:“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一一愚公应该移山。

乙方:“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一一愚公应该搬家

我支持__________观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近 所以 2.B 3.经常叼来西山上的树木和小石头,用它们来填满东海。 4.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5.示例:甲方理由: 愚公移山,对矛盾毫不躲避,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搬家则是一种典型的逃避矛盾的错误做法。愚公移山所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韧”的精神,凡是不要先说不能,一切皆有可能。 【解析】甲:选自《列子》 作者:列御寇 年代:战国 乙:选自《山海经》 作者:不详 年代:不详 参考译文: 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年且九十”的意思是“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且”的意思是“将近”;“故为精卫”的意思是“所以化为精卫鸟”,“故”的意思是“所以”。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项的停顿有误,应为: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以志。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_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裏阳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于裏阳古隆中,诸葛亮以他旷古罕见的智慧,提出了“一统天下”的谋略。春天来了,襄阳的风景宜人,让我们带上好心情,一切去寻觅襄阳春天的足迹。

(拟写标语)请你围绕主题为这次活动拟写一个活动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设计)这次活动的方案,同学们已经设计好了两种形式,请你再设计两种。

形式一:编一辑“春天日志”

形式二:谱一支“春天赞歌”

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笔绘春)请根据你的观察,仿照划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走进春天,我们看到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青蛙呼朋引伴,在池塘里放声欢唱;______________;各种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材料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喜欢绘画,他本身也是一个善于画花鸟的能手。他绘画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摘取唐人诗句为画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用。一次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众人都画马和花,只有一人画了几只蝴蝶飞逐马蹄,宋徽宗非常满意。

宋徽宗为什么对“画了几只蝴蝶飞逐马蹄"的构思感到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白居易15岁那年,带着他写的诗歌来到都城长安,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诗稿的第一页上写着“白居易”三个字,笑着说:“居易,居易,可是长安的米很贵,要居住下去可不容易啊!”顾况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会当凌绝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古诗词常常借助修辞表情达意。文天样在《过零丁洋》中巧用比喻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个人命运与国家遭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巧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将抽象的愁苦物化,抒发自己内心深重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能够启迪思想,引领人生。鲁迅的《朝花夕拾》,能让我们从____________的身上,学到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能让我们在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身上,体会到他们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勇气和勇于担当的伟大情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