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小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小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3.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 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 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4.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知识一:                                                                  

知识二:

 

1.举例子 2.不能去掉。 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C 4.知识一:了解了成语词典中有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许多成语里飞扬着歌声。 知识二:了解了成语里的歌声展现了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迷人的风采。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主要是举例子。如作者讲“响遏行云”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讲究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作者讲“余音绕梁”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作者讲“阳春白雪”的故事是为了说明战国时代楚国的高雅乐曲是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作者讲“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等。 2.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相传”,不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做,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C错。作者讲“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4.试题分析: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如:从歌唱的成语里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从歌唱的成语里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童  心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每次进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艺术品。

(2)说完,她可怜地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2.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将体现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好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说说理由。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晏子借为景公解疑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信任人才。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之妻臣     私:偏爱

B. 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 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 时时而进      间:间接

2.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

A. 皆以美于徐公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能谤讥于市朝

D. 皆朝于齐

3.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 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 “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 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择角度,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片段,根据你的积累,写出相应的人物名字和作品名称。

作品名称

名著片段

《水浒传》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①          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名人传》

直到有一天,一时的绝望,也许是临死前的一阵炽热的狂风将他②刮出家门,来到路上,流浪、逃走,敲一座修道院的门。然后继续上路,终于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倒在路上,再也站不起来。

③《          》

我凝心重重地注视着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姥姥成天忙里忙外,很多时候也顾不上我,于是我就跟着茨冈的屁股转,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深。每次姥爷打我,他都会用胳膊去挡……

④《          》

进城来,他怎样做苦工,然后怎样改行去拉车。怎样攒钱买上车,怎样丢了……一直说到他现在的情形。连他自己也觉着奇怪,为什么他能说得这么长,而且说的这么畅快。

 

表格中的人物名字:①是__________,②“他”是_________

作品名称:③是《____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