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扬州瘦西湖白塔 ①扬州白塔原为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位于...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扬州瘦西湖白塔

①扬州白塔原为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位于莲性寺北岸,坐落于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

②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瘦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扬州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间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堆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还是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③传说是无稽的,瘦西湖白塔的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喇嘛塔,原属藏系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制,元代以来,渐行全国。现在的扬州白塔,乃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

④《扬州画舫录》点明,该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区别: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35.9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州的白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中仅为点缀,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其形式,改换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扬州的白塔仅27.5米。二是外形轮廓线变得秀美,使之身子缩小,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白塔瘦长,这样扬州的白塔更形似花瓶了。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塔身南面设门,内置佛龛;东、西、北三面设砖雕假门,四个侧面凸雕碑形,上书佛教偈语。八个转角处作重层小塔。塔身上出三层砖檐,檐角系铜铎。塔的下部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钵式。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月份,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

⑤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白塔和扬州瘦西湖白塔进行对比,说:“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白塔的厚重工稳。”可见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了

(据360“百科”而编撰)

1.文章开头叙写“一夜造白塔”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④段运用最多的又是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填空。

比较项目

北海白塔

扬州白塔

塔制

寺庙塔

 

整体造型

肚大头细

轮廓秀美,身子缩小,相轮瘦长

高度

 

高27.5米

塔座

 

砖雕的束腰须弥座

风格

厚重工稳

 

 

 

4.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曾经比较北京园林与苏州园林的色彩:“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品读选文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请你谈一谈为什么北京之景具有“雄壮之气”,而南方之景具有“窈窕气质”?

 

1.叙写传说巧妙的引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2.作比较说明。通过比较,清晰的说明了扬州白塔和北海白塔的异同之处。 3.园林塔 高35.9米 折角式的须弥座 比例秀匀,玉立亭亭 4.北京为帝都,北京之景处处都要显示皇权至上,威严无比,所以造型要“雄壮”,色彩要鲜艳、富丽堂皇;扬州、苏州等南方是富庶之地,南方之景大都是私人宅院、园林,追求的往往是闲适、高雅、自然,所以造型要“柔秀”,色彩要淡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开头讲故事或引名言作用的理解。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说明对象。表述格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趣味性。开头叙写传说巧妙的引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第④段主要通过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扬州白塔和北海白塔的异同之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②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③,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④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⑤,不知其所终。

(选自《郁离子》,作者刘基)

(注)①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②国工:最优秀的工匠,乐师。③篆工:刻字的工匠。刻字多用篆体字。④贵人:大官。⑤宕冥之山:作者虚拟的山名。宕冥,幽深昏暗。这里指高洁的境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弦而______

②谋漆工______

而埋诸土______

④遂,入于宕冥之山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金声玉应    先天下之忧忧(《岳阳楼记》)

B. 期年出      太医以王命聚(《捕蛇者说》)

C. 不知所终   真不知马也(《马说》)

D. 易之百金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3.翻译句子。

①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选文中,工之侨两次献琴两个不同结果讽刺了什么社会现象?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了:结束。蚕桑:种桑养蚕。插田:插秧。

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诗句“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

2.诗人在最后一句连用了两个虚词“才”、“又”,试简析如此用词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语言实践活动。

以下是CCTV-1“诗词大会”的一条题目,要求根据图片联想诗词名句。选手甲的答案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选手乙的答案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你做一回“嘉宾评点”:哪位选手的答案更为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①请在横线处填空。

在烈士公墓,面对着新春的气息,想到英勇牺牲的同志,__________缓缓摘下军帽,深沉的哀思充满了他的心;凭着对正义的渴望,汤姆·索亚战胜了恐惧,指证__________就是杀害鲁宾逊医生的凶手;尽管师傅善恶不分,执迷不悟,孙悟空面对妖魔却丝毫也不手软,在__________之后,师傅执意赶他走,他仍然不改忠心,哀求无果,从四方拜了师傅之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熔现实与幻想于一炉,作家__________不朽的杰作《格列佛游记》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②仿照下列对于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武松和林冲人物比较的形式,请你比较鲁智深和李逵这两个人物形象。(注意:要答出具体的观点和事件)

武松和林冲的异同比较:1.二人都曾在官府任职,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松是阳谷县衙都头;2.二人都武艺高强,武松能徒手打虎,林冲与青面兽杨志争斗不分胜负;3.二人都因女人而报仇入狱遭发配,林冲是因保护妻子而遭陷害入狱、发配,武松是因嫂嫂谋害了哥哥而杀人入狱、遭发配;4.二人在发配途中都曾险遭押解公差所害,林冲是在野猪林遭险,武松是在飞云浦遭险;5.二人都嫉恶如仇,有侠义心肠,但林冲遇事能忍,武松遇事不能忍;6.二人对官府的认识和态度同中有异,林冲是从存有幻想到彻底失望,武松从来对官府都没存有过幻想。

鲁智深和李逵的异同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淡定是一种人生境界,它注重于稳定自己的心态,不去受外界影响,不因为一时的得而愉悦得意,不因为一时的失而伤心烦恼。诚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