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汉字文化。 (材料一) 某校开展“汉字造型秀”活动,有同学设计出下列...

综合性学习:汉字文化。

(材料一)

某校开展“汉字造型秀”活动,有同学设计出下列图形。

(1)选择其中一图,谈谈其在设计上的创意。

(材料二)

某机构通过对1100名网友调查,排名前十名的最有价值汉字统计如下表。

(2)探究并归纳出这些汉字能够入选最有价值汉字的原因。

(材料三)

现在汉字听写大赛越来越难,字也越来越偏。这些电视节目因为有商业化的倾向,它要收视率、要比赛,就不再考虑节目的教育功能。要参加这个节目的参赛选手是初中的孩子,他们在学校有学习任务,考的字越来越难,这就必然让少数参赛的学生去背字典,成为比赛明星。而多数的学生更加认为汉字太难、不可企及。

(摘自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答记者问)

(3)请根据材料三,为某校将举行的汉字听写比赛,提一条活动建议。

 

(1)甲图示例:①设计成下雨的情形;②上半部形似天空,下半部为下落的雨点;③意为水从天而降;④把汉字变成有趣的图形(或“形象、直观、有趣”);⑤把无意义的笔画赋予有意义的字面意思。(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乙图示例:①设计成“鱼”的形状;②上部形似鱼头,中部为带有鳞片的鱼腹,下部为鱼尾巴;③把汉字变成有趣的图形(或“形象、直观、有趣”);④把无意义的笔画赋予有意义的字面意思。(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丙图示例:①上部形似果子,下半部为“木”形;②意味着果是生长在树木上的果实;③把汉字变成有趣的图形(或“形象、直观、有趣”);④把无意义的笔画赋予有意义的字面意思。(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①都属于道德范畴,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都体现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和普遍的价值观念;③当今的道德缺失,公众期待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④公众期待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很好地传承。(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3)在听写比赛,宜选常用、易错的汉字作为比赛用字。(意思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观察图片,了解其创意所在及内涵,然后分点答出。这里进行创意的汉字为“雨”,将里面的四个点形象为滴落的雨滴,这是创意之一;而上半部分则形象化为天空的“云”,表明了雨的来源,这是创意之二;将汉字形象化,有利于人们的记忆,这也可理解为创设者的一大创意。(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分析探究能力。表格给出的是位于前十的,人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汉字,可以发现这十个汉字都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关,是我们当今社会所崇尚和发扬的美德。它们位居于前十,表明了现代人对这些美德的追求与崇尚。将这些发现表述出来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提出建议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学生对汉字听写大会难度的恐惧,以致对汉字的学习有了恐慌心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提出降低比赛难度的建议,或是比赛要注意实用性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致空气》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精神上的追求。

B. 台湾诗人席慕容的《长城谣》,台湾诗人纪弦的《一片槐树叶》,两首诗的共同点都寄托了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思与乡愁。

C. 《樵夫,别砍那棵树》表达了诗人希望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珍视。

D. 英国诗人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倾诉了对亲生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从近处看到的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借物咏怀,用比喻讽刺和揭露宦官害得人民家破人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天子咏喇叭》

(3)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4)表现作者对列强进逼,中国前途危殆,以及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满江红》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6)群臣吏民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guàng______,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______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______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________了一会。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将适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味道。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书籍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胸中常积一股气

陈鲁民

①人食五谷杂粮,自然就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要由气而生,又变成气而发泄。因而,一个真正生活丰富多彩的人,一个经历过大起大落、建立大功大德的人,都是胸中常积一股气,使其久不发散,用气来支撑自己、刺激自己、磨砺自己。

②胸中要常积一股浩然正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胸中无不时刻郁积着浓郁得化不开的浩然正气。有了这股正气,才能舍身报国,杀身成仁,如同屈原、文天祥、谭嗣同;有了这股正气,才能刚正不阿,不向黑恶势力低头,不向魑魅魍魉屈服,如同“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秋瑾,拍案而起宁死不屈的闻一多,宁饿而死不食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他们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谱写了一曲曲撼天动地的正气歌。

③胸中要常积一股不平之气。天下不平,世间不公,看在眼里,积在胸中,蓄势而发,就常成惊人之鸣,醒世之音。司马迁为李陵鸣不平,因此遭受宫刑,留万世之作;鲁迅为人世不平著杂文,为学生被杀而抗争,成国人的精神领袖;梁漱溟为农民收入低、贡献大、负担重而鸣不平,不惜当面顶撞,秉义直言,被错误批判20年,耿介之心,后代景仰。如果没有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那么他们可能都是好好先生,安然无恙,寿终正寝;正是因为郁积胸中的一股不平之气,让他们走向辉煌,成为不朽。

④胸中要常积一股郁闷之气。人不得志时,受屈辱磨难时,虎落平阳、凤凰落地时,遭受不公正待遇时,再具体来说,譬如考试升学、奖励表彰、升级提职不如意时,胸中总会不同程度地郁积一些郁闷之气,这股气虽然是个人之私气,也同样会给人刺激,给人磨砺,促人奋进,使人成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列举的那些历尽千辛万苦后而成就事业的楷模,其实几乎都是胸中郁积着郁闷之气,这种气使他们不沉沦,不堕落,不懈怠,终于战胜苦难,走出困厄。周文王被囚禁于羑里,别家离国,受尽屈辱,儿子被杀还做成肉羹逼他吃掉,他心里也气得很,这一股气在心中转来转去,发酵积聚膨胀放大,终于转变成了一本经典著作《周易》。

⑤胸中郁积之气,究竟有益还是有害,关键是看能不能转化。如果不能转化,一直郁积在心,闷闷不乐,怨天尤人,那确实有害身体,于事无补,还不如不生气,少生气。反之,如果我们能把胸中郁积之气化为自强不息的动力,化为翻身雪耻的精神,化为竞争向上的志向,化为坚韧不拔的韧劲,那气就越多越好,越浓越好。

⑥君不见,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大功德者,无一不是借气而生,凭气而斗,因气而争,为气而胜。志愿军在朝鲜打胜仗,原因就是“钢少但气多”;王进喜为了扔掉贫油国的帽子,“肺都气炸了”;钱学森、邓稼先为造“两弹一星”,为中华民族争气,殚精竭虑。总之,打仗要靠气,建设要靠气,科研要靠气,国家强盛要靠气,个人成功也要靠气,什么事情要干好都离不开气啊!

(注释)①羑里:古地名,在今河南汤阴一带。

(选自《读书与人生》2013年第3期,有删改)

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仿照第③段的结尾,用“如果……,那么……;正是因为……”句式,为第④段周文王著《周易》的例子做分析。

3.简要回答第⑤段的作用。

4.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面对千疮百孔、步履维艰的现实,胸中郁积一股浩然之气,他大声疾呼,希望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

B. 读《藤野先生》,鲁迅眼见麻木的国人在围观同胞被杀,耳旁却又传来日本人的欢呼声,胸中郁积一股不平之气,他决定弃医从文,来挽救国人的灵魂。

C.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看见屋上“三重茅”被风卷走,南村群童又欺他老无力,胸中郁积一股浩然之气,他便想着拥有“广厦千万间”,来“大庇天下寒士”。

D. 读《水浒传》,林冲先是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府,后又遭陆谦设计,火烧草料场,胸中郁积一股郁闷之气,最终雪夜上梁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