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名亭文化、名楼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此...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名亭文化、名楼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此初三(2)班开展了以“走近中国的名亭与名楼”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整理并撰写的资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古建筑,亭台楼阁,飞檐青,盘结交错,曲折回旋,精致雅韵又不失大气磅礴。

②亭者,(    )也,意为旅途休息之所,迎宾送客之地。亭,四面临风,轻巧玲珑。许多名山好水、园林胜迹,都离不开亭的点缀,故有“园林之眼”的美称。在高处筑亭,           ;在山脚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在临水处筑亭,          ;在林木深处筑亭,              。“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一座空亭,就是盛放在天地间的一眼空灵、通透的泉。

③楼者,重屋也。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尽管其高度,还是面积,都居于三大名楼之首。黄鹤楼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令人叹为观止。岳阳楼是三大名楼中唯一的纯木结构建筑,所有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凭山水以传”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迁客骚人早已赋予这“三大名楼”以非凡的品格和神韵。黄鹤楼仙风道骨,旷放飘逸,多有“仙气”;滕王阁瑰伟绝特,神采飞扬,颇具“灵气”;岳阳楼堂堂正正,典重端方,最称“浩气”。这仙气、灵气、浩气充于天地,棉亘于古今,相互融汇,交相辉映,凝成三大名楼的风神气韵。

④ 一隅翩然若飞的古亭,一处巧夺天工的楼阁,它们既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建筑文化,也饱含了中国文化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的叩问与思索。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的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sè)      “字的第四笔是

B.(sāi)     “字的第四笔是

C.(sāi)     “字的第四笔是

D.(sè)      “字的第四笔是

(2)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亭”字有同学对其作了如下判断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_____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A. 第一幅是草书,其笔势委婉含蓄,平和自然。

B. 第二幅是楷书,其笔画横轻竖重,方正端庄

C. 第三幅是篆书,其用笔平稳,字形扁平,蚕头雁尾尤其突出。

D. 第四幅是行书,其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3)汉字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丰厚的哲理。如:“起”,人生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再如:“海”,大海之所以博大,是因为可以包容“每”一滴“水”。根据文意,文中括号里应填__(限一个字),这个字给你的启示是__

(4)根据语意,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甲)取得倒影成趣的效果   (乙)则平添含蓄的情趣    (丙)可供游人统览全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5)段文字中有一个字书写出现错误,有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面文字中提到黄鹤楼有“仙气”,岳阳楼有“浩气”,请你任选一座楼并结合学过的古诗文中的语句简述这样评价它的原因。

(7)安徽滁州醉翁亭、北京先农坛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被称为中国古代

“四大名亭”。凡亭台皆有千古楹联题记,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有关“四大名亭”的楹联

请你任选一副判断它属于哪座名亭的对联,并说明理由。

A.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B .平添枫叶三分艳  难写江天一叶秋

C.酒冽泉香招客饮  山光水色入樽来     D .波涌湖光远   山催水色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B 停,人在亭中暂时歇息,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4)C 字:“棉亘”中的“棉”改成“绵” 句子:尽管其高度,还是面积,都居于三大名楼之首。将“尽管”改成“无论” (6) 黄鹤楼有“仙气”:崔颢《黄鹤楼》中的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里运用了典故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鹤去楼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美丽的传说给黄鹤楼增添了“仙气”。 答案示例二: 岳阳楼有“浩气”: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作者在被贬官的情况下,人生处在困境之时抒发的浩然正气,因而使得岳阳楼拥有了“浩气”。 (7) A.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陶然亭,因为陶然亭位于北京城,对联中上联的“帝城”一词是判断的依据。 答案示例二: B.平添枫叶三分艳,难写江天一叶秋——爱晚亭,因为爱晚亭的名字来源于当代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联中有“枫叶”“一叶秋”,所以是爱晚亭。 【解析】(1)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和汉字的笔画,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充塞”应读作“sè”,排除B、C。“瓦”字的笔顺是:横,竖提,横折弯钩,点。故选D。 (2)本题考查书法赏析。结合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的特点来分析。第一幅是草书,第二幅是楷书,第三幅是隶书,第四幅是行书。故排除C项。A项,草书的特点应为点画连字,结构简省,“笔势委婉含蓄,平和自然”说法有误。D项,行书的特点应为书写连绵,挥洒自如。B项说法正确。 (3)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理解。由题目中给出的例子可知,本题要求把某个汉字拆分成几部分,然后分析这几部分中各有什么哲学道理在其中。结合汉字“亭”的意思来思考,可知“亭”字,“停”也。可理解为人在亭中暂时歇息,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4)此题考查选填句子,根据横线前面的句子和所给出的四个选项来思考即可。根据“在高处筑亭”中的“高处”可知第一个横线处应填写“可供游人统览全景”;根据“在临水处筑亭”中的“临水处”可知第二个横线处应填写“取得倒影成趣的效果”;根据“在林木深处筑亭”中的“林木深处”可知第三个横线处应填写“则平添含蓄的情趣”。故选C。 (5)此题考查字形和关联词的辨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种关联词,注意其搭配形式。“棉亘”中的“棉”改成“绵”。“尽管”与“都”搭配不当,应将“尽管”改为“无论”。 (6)此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识记能力。结合学过的有关“黄鹤楼”和“岳阳楼”的诗句来解答即可。如结合崔颢《黄鹤楼》中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分析即可。 (7)此题考查对联的识别。结合对联中的关键词语来思考即可。A.根据对联中的“帝城”可知此对联写的是“陶然亭”,因为陶然亭位于北京城。B.根据对联中的“枫叶”可知此对联写的是“爱晚亭”,因为爱晚亭的名字来源于当代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根据对联中的“酒冽”可知此对联写的是“醉翁亭”,因为《醉翁亭记》中有“泉香而酒冽”。D.根据《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可知此对联写的是“岳阳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两人想体验登上泰山之巅的感觉,于是相约一起去爬泰山。第二天清晨,二人便来到泰山脚下,开始一天的旅程。走到半山腰时,其中一人由于体力不支便停了下来了,他对他的伙伴说:“你往上爬吧,我就在这等你。”夕阳落山时,伙伴下来了说道:“真遗憾,你没爬到山顶,你不知道站在泰山山顶是多么美妙。”半路停下来的人说:“真遗憾!你没在山腰逗留,你不知道泰山的景色多么迷人。”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一说天宝年间,李白被逐出长安,到金陵游历时写下此诗。②三山:山名,在南京市长江边。③一水:指秦淮河。

1.颔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写的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遗迹。

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丰富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空图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图,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

图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

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俄而凝法贬商州(由……而获罪)    B. 于观察使卢渥(通“嘱”,叮嘱)

C. 不获,又还河中(跟从)    D. 唐兴节士文人(图画)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B. 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C. 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D. 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①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②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4.司空图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评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专家呼吁,在网络时代,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而E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这种“手写时代”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被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①在某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应聘大学生的电子简历装帧精美,电脑编排功夫非同一般,但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连填表书写“聘任”的“聘”字都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去年,某媒体记者在IT行业聚集区街头随便找行人做了个调查,让他们写出“尴尬”一词,结果十余位过路的大学生、高三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竟无一人能正确写出来,着实令人“尴尬”了一回。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发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中,都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在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积极地学习中文的今天,国人却因电子书写的推广,让“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成为另类景观,不仅提笔忘字,而且提笔写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是儿童化的趋势,实在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写字困境”频现,不仅隐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也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当务之急,有必要将汉字作为一种“国粹”来进行保护,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我们的中小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在研究语言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板书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的“手写”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手写作业,更要在我们庞大而运转自如的考试机器里,加入关于写字的内容。如此,“提笔忘字”的“别扭”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

1.第一段引述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的话,其作用是什么?

2.根据文意分点概括“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危害性。

3.文中画线语句采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本文作者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我要求休学一年。

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木杆蘸水笔在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然后拿起我的申请书看着。她很快看完了,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就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

“不行。”

“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亲戚……也都穷。”

“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用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充满忧郁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贴在公文存根上。

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叮嘱道;“装好,别丢了。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我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了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忽然听到背后一声“等等”,她跟上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忽然心情很不好受,在争取得到了休学证书后,我很不愿意看见同班同学熟悉的脸孔,便低了头匆匆走起来,凭感觉可以知道她也加快了脚步,几乎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校门外拥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早,报到了吧?”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她又喊了一声“等等”。

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我点点头。她又安慰我说:“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我抬起头来,猛然看见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瞬即垂下头避开她的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着劲儿说:“老师……我走咧……”

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睫毛上滑落下来,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次虔诚地向她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走了。

25年后,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坐在他身边的我说:“我有一件事对不住你……”

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我不该让你休那一年学!”

我浑身颤栗,久久无言。我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回到乡村,陷入无边无际的彷徨苦闷,那时我曾经猴急似的怨天尤人:“全都倒霉在休学那一年……”我1962年毕业恰逢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月,高校招生名额大大减少,我们班剃了光头,四个班也仅仅考取了几个人,而上一年我们学校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父亲说:“错过一年……让你错过了20年……而今你还算熬出点名堂了……”

我猛然想起休学那年,出校门时那位女教师溢满眼眶又流挂在鼻翼上的晶莹的泪珠。我对已经跨进黄泉路上半步还向我忏悔的父亲讲了那一串泪珠的经历,父亲听后喃喃地说:“可你……怎么……不早点给我……说这女先生哩……”

我今天把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今,各种欲望膨胀成一种强大的浊流冲击着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人的心扉,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

1.阅读全文,请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办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2.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简析人物心理。

(1)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2)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

3.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分析。

4.“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感受有何不同?从作者“今天”的感受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