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一说天宝年间,李白被逐出长安,到金陵游历时写下此诗。②三山:山名,在南京市长江边。③一水:指秦淮河。

1.颔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写的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遗迹。

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丰富的思想情感?

 

1.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2.诗歌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之外,还有个人的不得志及忧国忧民之愁。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颔联中的吴宫花草、晋代衣冠,可以看出写的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遗迹。 2.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还有个人的不得志及忧国忧民之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空图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图,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

图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

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俄而凝法贬商州(由……而获罪)    B. 于观察使卢渥(通“嘱”,叮嘱)

C. 不获,又还河中(跟从)    D. 唐兴节士文人(图画)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B. 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C. 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D. 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①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②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4.司空图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评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专家呼吁,在网络时代,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而E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这种“手写时代”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被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①在某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应聘大学生的电子简历装帧精美,电脑编排功夫非同一般,但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连填表书写“聘任”的“聘”字都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去年,某媒体记者在IT行业聚集区街头随便找行人做了个调查,让他们写出“尴尬”一词,结果十余位过路的大学生、高三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竟无一人能正确写出来,着实令人“尴尬”了一回。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发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中,都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在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积极地学习中文的今天,国人却因电子书写的推广,让“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成为另类景观,不仅提笔忘字,而且提笔写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是儿童化的趋势,实在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写字困境”频现,不仅隐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也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当务之急,有必要将汉字作为一种“国粹”来进行保护,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我们的中小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在研究语言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板书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的“手写”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手写作业,更要在我们庞大而运转自如的考试机器里,加入关于写字的内容。如此,“提笔忘字”的“别扭”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

1.第一段引述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的话,其作用是什么?

2.根据文意分点概括“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危害性。

3.文中画线语句采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本文作者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我要求休学一年。

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木杆蘸水笔在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然后拿起我的申请书看着。她很快看完了,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就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

“不行。”

“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亲戚……也都穷。”

“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用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充满忧郁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贴在公文存根上。

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叮嘱道;“装好,别丢了。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我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了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忽然听到背后一声“等等”,她跟上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忽然心情很不好受,在争取得到了休学证书后,我很不愿意看见同班同学熟悉的脸孔,便低了头匆匆走起来,凭感觉可以知道她也加快了脚步,几乎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校门外拥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早,报到了吧?”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她又喊了一声“等等”。

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我点点头。她又安慰我说:“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我抬起头来,猛然看见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瞬即垂下头避开她的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着劲儿说:“老师……我走咧……”

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睫毛上滑落下来,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次虔诚地向她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走了。

25年后,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坐在他身边的我说:“我有一件事对不住你……”

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我不该让你休那一年学!”

我浑身颤栗,久久无言。我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回到乡村,陷入无边无际的彷徨苦闷,那时我曾经猴急似的怨天尤人:“全都倒霉在休学那一年……”我1962年毕业恰逢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月,高校招生名额大大减少,我们班剃了光头,四个班也仅仅考取了几个人,而上一年我们学校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父亲说:“错过一年……让你错过了20年……而今你还算熬出点名堂了……”

我猛然想起休学那年,出校门时那位女教师溢满眼眶又流挂在鼻翼上的晶莹的泪珠。我对已经跨进黄泉路上半步还向我忏悔的父亲讲了那一串泪珠的经历,父亲听后喃喃地说:“可你……怎么……不早点给我……说这女先生哩……”

我今天把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今,各种欲望膨胀成一种强大的浊流冲击着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人的心扉,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

1.阅读全文,请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办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2.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简析人物心理。

(1)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2)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

3.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分析。

4.“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感受有何不同?从作者“今天”的感受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任务。

4月4日,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在全球最大的童书展会博洛尼亚书展上揭晓,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该奖项,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此项殊荣。

获奖词:“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

质疑的声音:《南方周末》刊登了一名高中生评价曹文轩作品的文章。作者认为:“曹文轩笔下的苦难似乎只是单纯地为了表现人物情感的,缺乏更为深刻的含义。而这种含义原本是可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但是他作品中大量的极具美感的段落反而阻碍了这种表达。”“没有快乐只追求感动的儿童文学,无疑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不是儿童文学的本质,也不是儿童文学应该的样子。”

(1)初阳文学社团课上要就以上两种不同的看法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2)初阳文学社想邀请曹文轩先生为同学们做视频讲座,和大家分享他的创作经验,时间是本周五下午三点,地点在我校二楼报告厅,请你以初阳文学社社长的身份,向曹文轩先生发出书面邀请。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阅读名著能拓宽视野,启迪人生。我们读中外作品,从《我的叔叔于勒》中的_______、《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范进中举》胡屠户中的身上了解 “变色龙”的特点;读吴承恩的《西游记》,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________(外号+人名)在大闹天宫的过人英勇;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________》,我们徜徉在《朝花夕拾》的世界里,了解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面的题目。

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胆小懦弱、本性昏愚、忠奸不分;他不辨是非,总是听信猪八戒的挑唆;他对待妖怪心慈手软,对待除妖有功的孙悟空却用紧箍咒来折磨;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后,面对传经者索要的“人事”,他却不知反抗,唯唯诺诺,实在可气。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