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二)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因自谓竹溪主人。”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①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②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③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注释)①漫然:随便的样子。②臭(xiù)味:气味。③偃蹇:高傲的样子。

(节选自明·唐顺之《竹溪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A清涟而不妖   

B亭亭净     

C陶后有闻       

D则与客吟啸其中

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予谓菊,花之隐逸    B. 项庄拔剑舞

C.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    D. 似与游相乐

3.(1)用“/”给选文(二)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一处)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

(2)翻译选文(二)画波浪线的句子。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4.选文(一)和选文(二)的作者在志趣上有何共同点?

 

1.(1)洗(2)立(3)少(4)空闲 2.B 3.(1)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 (2)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 4.不流于世俗,都有高尚的节操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鲜”是古今异义词,“少”的意思;“植”是古今异义词,“竖立”的意思。 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B项“者”是用在表时间词语的后面,表停顿,不译。,其他三项“者”均是“的人”。故答案为B。 3.试题分析:(1)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此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是以、知、好、绝”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的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第④段以一句名人名言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

B. 文中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比喻,生动地阐明了“只有理解了才便于记忆”的观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C. 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火种”指“记住的东西”。

D. “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表示鸟飞的意思。

3.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3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小题。

“零高度”飞行

①从上海浦东龙阳路往国标机场方向,一条白色的“游龙”飞驰而过,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仅用了短短的六七分钟时间,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令人折服、赞叹。这就是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列车竟然是在地面上“零高度”飞行。

②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创造近乎“零高度”飞行的奇迹的呢?

③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首先要将列车腾空。

④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磁悬浮列车。这种磁悬浮列车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安装悬浮电磁铁,在轨道上铺设磁铁,利用磁铁的吸引力,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悬浮运行。

⑤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除了将列车腾空,还得让它前进。

⑥磁悬浮列车的驱动和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一模一样。通俗地讲,在位于轨道两侧的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能将线圈变为电磁体,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就能使列车启动……

⑦为了控制列车前进的方向,列车侧面安装了一组专门用于导向的电磁铁。当车辆发生左右偏移时,列车上的导向电磁铁与导向轨的侧面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排斥力,使车辆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⑧上海磁悬浮列车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比普通货车要快好几倍。那么,如此高速行驶的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呢?

⑨列车高速行驶,危险因素之一是转弯半径问题——转弯半径不能过小。上海的整条磁悬浮线路上需要转弯的地方也有几处,其中最大转弯曲线半径达到8000米,肉眼观察几乎是一条直线,因此在转弯时乘客不会有丝毫不适……

⑩由于磁悬浮轨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万一轨道上出现障碍物对高速行驶的列车构成威胁怎么办?据介绍,磁悬浮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

总之,磁悬浮列车的运行,真正实现了陆上交通工具的“零高度”飞行,是人类在交通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1.结合全文,请说出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零高度”飞行指磁悬浮列车能够在距离轨道仅约1厘米的地方悬浮运行,且速度极快。

B. 第⑩段说明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

C. 第⑨段主要通过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磁悬浮列车的转弯半径要足够大。

D. 磁悬浮列车是人类交通技术领域的最大突破。

3.本文围绕磁悬浮列车的“‘零高度’飞行”主要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小题。

与陌生人交流

铁凝

①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②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

③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馃子喝豆浆,馃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这个时候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A)一口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馃子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事了。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队伍里,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动作。

④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笸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粟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

⑤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到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

⑥后来我搬了家,不能再光顾那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记的是秋后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B)此时,门前只有一口安静的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40来岁。

⑦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⑧“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我说。

⑨“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

⑩“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

⑾“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

⑿“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

⒀“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

⒁“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⒂“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司机在催我。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但我忘不了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⒃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家小吃店。(C)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唤起了她那爱美的心意。那小吃店的门前该不会有“欢迎卫生检查团”的标语了吧?我庆幸我的车子终究是一晃而过,我坚信:她的焕然一新是因为听见了我的感激。

⒄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

(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

1.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对“炸油条姑娘”的三次不同印象,请分别概括出。

第一次:_________第二次: _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___

2.品析。

(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2)文中A、B、C三处都对“油锅”进行了细节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对话,不仅是言语的应答,更应是思想和心灵的互动。仔细阅读⑧- ⒁段,“我”和“她”之间是否实现了真正的对话?为什么?

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 “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这句话有哪些含义。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阳光体育”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积极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1)请你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假如你是体育委员,请为你们班拟一个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方案。

“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两项即可)

 

 

 

 

查看答案

《骆驼祥子》中关于“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虎妞掏钱买车②虎妞假装怀孕③虎妞“下嫁”祥子④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

A. ③④②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