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zhòu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bì,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

(《名人传》)

(1)根据文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3)“再”的第四画是______

(4)结合语境解释画线词语“造就”的意思。

 

(1)胄 臂 (2)xián xūn (3) 竖 (4)培育练就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2)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3)“再”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据此,“再”字的第四画是“竖”。(4)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在这里,“造就”的意思是“培养使有成就”。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1)山际见来烟, ___________。(《山中杂诗》)

(2)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孟子》)

(4)___________,山是眉峰聚。(《卜算子》)

(5)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春望》)

(6)青林翠竹,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

 

查看答案

[2017·江西]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山 行

[唐] 项 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 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 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 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 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 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 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 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查看答案

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及思想感情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白居易,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卖炭翁》描写了卖炭翁劳动果实被掠夺的遭遇,揭露了当时一种残酷的剥削方式——“________”的罪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