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童谣岁月长 唐毅 ①回老家逢着儿时伙伴,讲起孩提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童谣岁月长

唐毅

①回老家逢着儿时伙伴,讲起孩提的“玩”,我抚忆再三,一些似已淡忘的旧事,又渐渐明晰起来。②小伙伴之间,做游戏、捉迷藏、讲故事,是必不可少的,在一起“唱”童谣的时候也多,也很有趣。至今还记得一些,如《打电话》:“喂喂喂,打电话,问你的幺妹嫁不嫁?嫁给我、我不要,嫁给别人我要告。”我已忘了是怎么学会的,也不知道“嫁”的含义。但很好听,童声清亮,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③在我的老家,童谣并不是“唱”,是念,近乎于唱,很特别。通常情况下,小孩子唱的童谣是由成年人教的,谁教呢?妈妈是最好的老师,其次是外婆。小孩子对长辈的依恋,大概也是从童谣开始的。譬如有一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桥在哪里呢?不知道。小孩子唱着,想象里也一定有一座古老的桥吧。

④我的外婆在我出世前就不在人世了,自然不能教我唱童谣。但别的孩子有外婆,我就可以跟着学,或者别的孩子学会之后,听他们唱一遍,我也就会唱了。如:“老天爷,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白米!”或者,有时回家,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拉过来又推过去,做“拉锯”的游戏,“拉锯,还锯,外婆门前耍把戏;请孙孙,去看戏,没有好吃的,青菜萝卜也可以。”每每说到这里,我就特别想念从未见过面的外婆。

童谣是童年的蓝天和白云,是孩提时代快乐的歌。有时,想起儿时玩过的游戏,还有讲过的话,我仍禁不住好笑。毕竟真实地拥有过,谁不是从天真无邪的童谣里走过来的呢?回忆真有意思,可以把那些美好的童真在心里重演一遍,暂时拉近距离。

⑥现在读到一些韵味隽永的儿歌,为了不致忘记,我就要用笔记下。也真有些无奈,童谣的流传,原本是用口的,童年时候,哪里需要用笔呢?后来我长大了,在这方面真不中用。中国的民间文学,多是以口授的形式流传的。童谣也属于民歌的一种。可现在一些严肃的新诗,常常不如童谣有意思。比如《过横塘》:“月光光,照河塘。骑竹马,过横塘。横塘水深不得过,娘子牵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此去何时返?”读了这样的童谣,我觉得它像唐诗,像宋词,像元曲,更像一首好的白话诗。

⑦在闲暇之日,我读童谣,总想起童年;唱童谣,就想起了童年的伙伴。不知怎么的,在成年的岁月里,童谣虽然能让人思考,却再也记不清楚,也念不出那样的“味道”。有时候很让我茫然,我的童谣,似乎还停留在故乡的草丛间,那时记得很多,怎么现在大都忘了呢?

⑧不过,故乡是永远也忘不了的。但那唱着童谣的岁月,仿佛一夜之间,是真的渐渐远去了。

(有改动)

1.文章以“童谣岁月长”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述。

2.结合第②③④段概括出童谣能够让“我”渐渐明晰的原因?

3.从内容上和结构上简述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作者在第⑥段引用了《过横塘》的内容,用意是什么?

5.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第⑧段的含义。

 

1.文中以童谣为线索贯穿全文,写出了童谣是在长久的岁月中积淀而成的;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2.童谣抑扬顿挫,韵味十足;亲人的亲口相传与实践动作相结合。 3.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童谣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4.通过对比,突出了现代的诗歌没有以前童谣那样韵味十足,不如童谣好记,难流传。 5.通过对童谣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童真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 1.此题考查记叙文开头作用。其作用有:1.总领全文,点明主旨。2.为下文作铺垫。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有的开头就是设置悬念的单一作用,有的和上述结合在一块。分析文章内容可知,文章以“童谣”为线索,写出了童谣是在长久的岁月中积淀而成的,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之情。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即可。由第二段的内容可得出童谣能够让“我”渐渐明晰的原因是“童谣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由第三、四段可得出童谣能够让“我”渐渐明晰的原因是“亲人的亲口相传与实践动作相结合”。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关键语段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思考。结构上“童谣是童年的蓝天和白云”承接上文的内容,“是孩提时代快乐的歌”引起下文的叙述;内容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童谣”比作“蓝天和白云”“孩提时代快乐的歌”形象地写出了童谣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4.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文章的主旨。引用《过横塘》的内容,将现代诗歌与童谣进行对比,突出了现代的诗歌没有以前童谣那样韵味十足,不如童谣好记,难流传的特点。 5.此题考查结尾语段的含义,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来思考。通过“那唱着童谣的岁月,仿佛一夜之间,是真的渐渐远去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童真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育才学校九(1)班开展以“约会经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班级推选你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一则邀请函,邀请王老师于3月20日下午三点到九(1)班教室参加此次主题实践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便于学生借阅,班级准备建立自己的“图书角”。面对这一建议,大家反应不一。有赞成者,有反对者。你认为赞成或反对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各说一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语文课代表针对此次活动的结束语。其中有一些问题,请帮他修改。

(A)经典著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B)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阅读经典,让经典照亮自己的人生,就仿佛是跨越时空,与人类文明史上的巨人对话。阅读无法改变一个人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①画线句子(A)语序不当,应将“___”与“____”调换位置。

②画线句子(B)用词不当,应将“____”改为“____”。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以上文字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文段中的“他”是____(人物)。

(2)《水浒》的作者____在塑造那些梁山好汉时,非常注意写出人物的个性。如写鲁智深则通过___________(故事名)表现他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又粗中有细的性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汉字是中国精神的凝练。中国人从孩tí时代就开始捉笔写字,练习的是书法,打造的却是性格与魂魄。汉字的间架结构紧而不拘,繁而不赘,宽而不松,方正园润,启承呼应,勾连之间敛气凝神聚魂。横平竖直的浑厚刚劲,蚕头燕尾的生动潇洒,有包裹四海之气象、驰骋古今之豪迈。黑白相对、虚实相衬、动静相宜、庄谐相映,饱含着深suì的哲学思想。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繁而不______  孩tí______时代  深suì_____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

(3)根据语境,对于“打造”的解释恰当的一项是____

A.制造 B.比喻创造或造就 C.修筑,编制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②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看见

请以“看见”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①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

②犯错误乃是进步必须交付的学费。(卢那察尔斯基)

③两个错误加不出一个正确。(欧洲谚语)

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对上面四句话的理解,任选其中两句来提炼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定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