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读诗词来涵养气质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读诗词来涵养气质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细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既恰如其分地阐述了思想,又寄意深远。不仅如此,他还创作了《军民情•七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诗词,为领导干部树立了读诗词写诗词的榜样。作为普通一员的我们,更要坚持读点诗词,并从中涵养气质。

读诗词养点浩气。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真诚呼吁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选文内容,④、⑥两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3.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

5.选出下列诗句不适合充当选文第段的论据的一项(  )

A.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B.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C.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6.谈谈你读了选文后有什么启示?

 

1.作为普通一员的我们,更要坚持读点诗词,并从中涵养气质。 2.读诗词养点骨气 读诗词养点清气 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列举了古诗中的名句,并引用了习主席的话,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地气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4.首先提出了分论点读诗词养点浩气,接着列举了李白、谭嗣同、陈毅的诗句,具体有力的论证了分论点,最后引用丘葵的话强调读点诗词养点浩气的好处。 5.B 6.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启示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作为普通一员的我们,更要坚持读点诗词,并从中涵养气质。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补充句子。画横线处句式要与第三段一致,并且要概括本段内容。 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文章第五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地气的分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①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②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③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

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④老太大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⑤“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然不理睬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⑥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⑦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⑧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⑨“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一

⑩“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11)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12)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大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13)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14)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大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15)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16)“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17)“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18)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大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19)“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20)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21)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22)老太大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

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我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23)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1.选文第④~⑳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横线上的内容。

冷漠怀疑——A__________——愉快自信—-B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⑦段和第(18)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

4.选文第⑮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文第(21)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选文中盲学生为什么把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题。(4分)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2分)
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以先帝遗德________

(2)杀人者死,伤人者________

(3)以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

(4)王虽为之,而令吏弗诛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用“/”给句子划分停顿。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4.(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5.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自然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世事变 迁之大的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节来临,我们可以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对老师的由衷赞美。

(5)古诗文中描写花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中抒发浓浓的乡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填空。

(1)选出下列课外名著的的说法有误的一项_____

A.格列佛和鲁滨孙一样,都是充满冒险精神的航海开拓者。

B.《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C.《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参加这次行动的共有八个人:晁盖、宋江、刘唐、阮氏三兄弟、公孙胜、白胜。

D.祥子最大的梦想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2)《红岩》这部小说中,渣滓洞的战友绝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