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谢焕勇) ①夜深了,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谢焕勇)

①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里突然响起一个奇怪的念头,“我幸福吗?”

②每天摊开报纸,抑或打开电脑,看着各种诉诸自己遭遇多么不幸,社会多么不公的文字,不免也感觉自己身陷其中,闷闷不乐。

③的确,对于踏出校园就远赴异国他乡的自己,生活的单调,工作的无聊,人事的碰壁,人际的复杂,这些生活上的不如意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庆幸的是,每次碰上这些烦心事的时候,我的心底总会亮起一盏明灯,指引着我默默前行。

④那盏灯,就是我的母亲。

⑤有道是“穷人家里是非多”,小时候,因为生活的窘迫,母亲与祖母有时发生口角,母亲是个很要强的人,便和祖母“冷战”,幼时还不懂事的我自然站在母亲一边,也跟着和祖母“冷战”。可每次母亲都会训斥我,“小孩子要懂礼貌,不能对奶奶无理。”我不理解,“奶奶对妈妈不好,就是坏人,为什么我还要对奶奶好?”每当这时,母亲总会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因为她是你奶奶”。我至今十分清楚地记得母亲说这句话时看着我的眼神,清澈见底的眸子,似是不经意的平平淡淡的话语中,却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让我不由自主地低下那颗打小就倔强的小脑袋,双手拽着衣角,站在角落,似是在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满腹委屈,却又不明所以地羞愧难当。

⑥还记得小时候,经常有双目残疾的算命先生经过我家,因为老家门口离公路有十几级台阶,母亲怕算命先生会不小心摔倒,便每次都让我牵着他们一步一步走下台阶,直到大路上。并且还叮嘱我,对长辈要有礼貌,要叫那些先生“阿公”。次数多了,还闹过笑话。我曾好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那些算命先生是我家的亲戚,加上幼时的我身边没见过双目残疾的人,就以为凡是双目残疾的人都是我家的亲戚。直到有一次母亲正和邻里聊天,我问起这件事,当时还惹得大伙儿哭笑不得。

⑦母亲就是这么言传身教,教育我做一个善良的人。

⑧母亲性格温和,与人相处总是和和气气的,但有时候对我却是例外。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摔碎了一个碗,担心挨骂,就偷偷把碎片清理了。不想还是被母亲发现了,母亲问我,我推说不知道。可能是没撒过谎的缘故,我回答母亲时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母亲大概已经知道了。再一次问我,语气很严厉,回想起来母亲当时应该很生气,我心里想承认,但倔强的我一开口依然是否认。母亲气极,转身夺过门后暗黄色的竹子枝条,雨点般在我身上抽打了起来,口中还气极地吼道“叫你撒谎,叫你撒谎”。当时的我低着头,不知道母亲眼里已经噙着泪。我跟母亲是一个性子,就这样,倔强的幼时的我就站在那儿,任由母亲抽打着,一动不动。后来,母亲终于忍不住了,抱着我大哭起来,看到母亲哭了,我不知所措,后悔不已,也抱着母亲大哭,哽咽着承认“妈妈,你别哭了,你别哭了,是我,是我打碎的碗,你别哭了。”可母亲似是听不见一般,仍是不停地哭,现在想来,当时我真是伤了母亲的心。

⑨也不知过了多久,母亲抚着我的脸,我清楚地看到母亲脸上都是泪水,但母亲只顾着帮我擦干眼泪,柔声问我“疼吗?”我哽咽着说“不疼!”“你现在就撒谎,将来还能有什么担当?我一直教你不能撒谎,记住了吗?”“记住了!”我用力地点了点头。“记住了吗?” 生怕我忘了似的,母亲又问了一遍,“记住了!”我看着母亲的眼睛,似是承诺般,郑重地点了下头!

⑩现在想来,幼时的我怎么会知道“竹条打在我的身上,却疼在母亲的心里”;幼时的我又怎么会理解,身上的这点痛比起我撒谎让母亲担心我将来没担当的心里的痛,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现在长大成人,漂泊异乡,蓦然回首,这一路走来的每个脚印,无不深深印着母亲的殷殷心血,无不深深烙着母亲的殷切期望。

此时的母亲,鬓边已多了几丝白发,脸上也刻下了不少皱纹,但眼眸依然清澈如昔,此时的我想微笑着对母亲说“放心吧,妈,您的儿子会是一个心地善良、铁骨铮铮的好男儿!”  

(选自《世界日报》2016年2月18日)

1.母亲教会了我什么?为什么说“母亲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①清澈见底的眸子,似是不经意的平平淡淡的话语中,却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②母亲气极,转身夺过门后暗黄色的竹子枝条,雨点般在我身上抽打了起来,口中还气极地吼道“叫你撒谎,叫你撒谎”。

3.为什么小时候,母亲总是让“我”牵着算命先生走下台阶?

4.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1.①母亲教会“我”要做一个孝顺、善良的孩子,即使奶奶和妈妈有争吵,也要尊重奶奶;对残疾人给于帮助。母亲教会“我”要做一个有担当、诚实勇敢的孩子,做错了事要承认,不能撒谎。 ②在“我”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有着母亲殷切期望与心血,母亲的教诲时刻陪伴着“我”成长,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我”默默前行,让“我”努力成为一个心地善良、铮铮铁骨的好男儿。 2.①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教育“我”时不容反驳的严厉,表明她希望那个“我”成为一个善良的、尊重长辈的人。 ②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打“我”时动作之快、幅度之大,也写出了母亲因为“我”撒谎而十分生气、失望,她希望“我”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 3.①因为母亲善良,担心那些眼睛有残疾的算命先生在走路时摔倒受伤。 ②母亲希望通过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让“我”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 4.①母亲是一个要强的人。和祖母发生口角是,便和祖母冷战。但不许我模仿,也跟祖母冷战。②母亲是一个言传身教、温和善良的人。看到眼睛有残疾的算命先生,总是让“我”牵他们走下台阶。③母亲是个教子严厉,殷切期望孩子成长的人。在“我”做错事情的时候,会采用严厉的方法教育“我”,改掉坏习惯。 【解析】 1.试题分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述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或筛选相关的语句作答即可。(2)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理解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在“我”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母亲的教诲时刻陪伴着“我”成长,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我”默默前行,这就是指导引领“我”前行的“一盏明灯”。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1)从神态描写的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答。(2)从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答。母亲总是让“我”牵着算命先生走下台阶是因为母亲担心那些盲人的算命先生摔倒受伤,说明母亲善良。这也是母亲想通过这种方法,从小就培养“我”成为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母亲和祖母发生口角便和祖母冷战,但不许我模仿——要强、倔强;母亲总是让“我”牵他们走下台阶——善良、有爱心;在“我”做错事情的时候,母亲会采用严厉的方法教育“我”,改掉坏习惯——教子严厉。据此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这种敬雨小了些,A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A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

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A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A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文中的A是指____________

选文中写的是“他”初到北京拉车时的情景,当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要答3个关键词) (填形象特点),令人喜爱。后来,“他”屡受打击,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要答3个关键词) (填形象特点),前后判若两人,令人叹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佐酒    (元   陆友仁)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chān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④子弟:家中的晚辈。⑤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⑥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觇:看,偷偷地察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 饮酒 (喜欢,爱好)    B. 满饮一大白( 最终 )

C. 复举一大(杯)    D. 掌曰   (拍,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2)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3.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本曲从哪些感官描写秋景?请举例说明。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小羊羔每次吃奶,都要双膝跪地,以感激母羊的哺乳之恩;老乌鸦飞不动了,长大的小乌鸦会每天衔回食物,喂给老乌鸦,直到老乌鸦安然死去;树叶落下来,会聚拢在树根周围,化作泥土,滋养树根;麦穗成熟了,会低下头,叩谢养育自己的土地。

请以“生命的感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春天的心

(青秋)

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有的使劲儿唤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⑥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 

⑦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废孩子。 

⑧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车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⑨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1.文中有许多词语的运用都非常具有表现力,请你就句子中的黑体词语进行赏析。 

(1)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   

(2)一下子就进了迎春花丛中。

2.第5段中,你认为那个小女孩子儿向小男孩子儿说了什么?那个小男孩儿皱眉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把这篇文章推荐给《自读课本》的编辑作为自读教材,请把你的推荐理由写下来。(可以从内容或写作特色方面进行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