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春天的心 (青秋) 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春天的心

(青秋)

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有的使劲儿唤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⑥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 

⑦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废孩子。 

⑧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车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⑨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1.文中有许多词语的运用都非常具有表现力,请你就句子中的黑体词语进行赏析。 

(1)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   

(2)一下子就进了迎春花丛中。

2.第5段中,你认为那个小女孩子儿向小男孩子儿说了什么?那个小男孩儿皱眉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把这篇文章推荐给《自读课本》的编辑作为自读教材,请把你的推荐理由写下来。(可以从内容或写作特色方面进行说明。)

 

1.(1)写出阳光的灿烂明媚,表现出人们对春天的感受。 (2写出孩子们对春天的喜爱,动作敏捷,充满活力。 2.(此题要根据情境进行想象)小女孩儿提醒小男孩儿,摄像时不能伤害那个有残疾的女孩儿的心。小男孩儿皱眉是在想主意,活动的形式既要让大家一起开心地玩儿,又要不露声色让那个有残疾的小女孩儿留下对春天的美好记忆。 3.(此题是开放性的)这篇文章内容,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春色,更表现了孩子们的美好心灵,他们同样构成了一道风景线。在写作上,作品多处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本题要根据两个词所在的具体语境来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作答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当时的情境进行想象作答。从后文“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废孩子”和“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车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这些内容来推测和想象说话的内容。据此理解作答。答案不唯一,符合情境即可。 3.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本题可以从文章的内容、主题或写作特色等方面来写推荐理由。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

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请默写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或《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惟吾德 (德行美好)    B. 可爱者甚 (多)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靠近玩弄)    D. 香远清 (好处)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何陋

B. 益清     可观而不可亵玩焉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可以调素琴

D. 是陋室     逝者如

3.下列对句子划分节奏或者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C.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绿色的青苔爬上了台阶,使台阶变成绿的;青青的绿草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泥所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文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操。

B. 《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沉、志洁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C. 《陋室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D. 《爱莲说》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讲究散句和骈句的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今年G20召开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

B. 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士如果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的难度很大。

C. 全体市民人人参与,为杭州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添砖加瓦而努力。

D. 通过大家的努力,使香积素食文化和灵隐腊八节习俗成功入选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当我们在学习时遇到难题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 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早晚会自作,得到制裁。

C. 诸葛亮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蜀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D. 他们不仅以此而维护了自身的尊严,而且通过以身作则,巩固了国家的民主传统、实践和习俗。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蒙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蒙胧的,对于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C. 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益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D.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闵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