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抬起头来做人 梁文福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抬起头来做人

梁文福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故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鞒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成绩,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⑨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请解释第⑥段中加点的“功课”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2.第⑧段两处写到小男孩“抬起头来”,请说说这两处“抬起头来”有何不同?

3.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抬起头来做人一的理解。

4.金钱的多少能成为衡量人的标准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1.“功课”在文中指“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一事。 2.前一处指小男孩坚守自己的一份自信;后一处指小男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充满自信地为人处世,并努力奋斗。(意思对即可) 3.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也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 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意思对即可) 4.示例:金钱的多少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看一个人是否有价值,应该看他是否有高尚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和创造力。(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把握。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功课”答案在第1段,即“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一事。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前一个“抬起头来”是“别人捐500,男孩捐5块,但是男孩在妈妈的教育之下”,男孩子在同学们的议论中坚守自信,勇敢的抬起头来。后一个“抬起头来”是指“男孩子在妈妈的教育以及捐钱这次经历之后”自信的为人处世以及努力奋斗。找到答案区域并对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是作答的关键。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标题含意及作用的把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理解内容后再作答。“抬起头来做人”告诉读者,任何时候都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 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蕴含哲理的能力。根据“男孩子虽然捐的是5元钱,但依然自信的抬起头来”以及“妈妈的教育对男孩子的影响(第8段的划线部分)”分析出本文蕴含的哲理为“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亦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于这个世界上”。比别人穷不要紧,关键的是有那个心就行了,不要自卑,要积极进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儿子有一天对我说,他们班同学有一支派克笔要出让,开价人民币100元整。

这笔是什么来路?不会是脏物吧?我说。儿子说笔的来路绝对正当。是那同学的亲戚送的,他因已有了一支,故将这支卖出,肯定是原装,我看出儿子的渴望,就说,我认为一个孩子现在就用派克笔,有点为时过早。

儿子激烈地反驳说,派克笔也是少儿不宜吗?我被噎得没话回答,就说,这笔太贵了,没有那么多的钱。儿子转一下眼珠说,你的意思是只要我可以搞到钱,就可以买下这支笔啦?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但一时也琢磨不出更好的理由回绝。想他一直是个守本分的孩子,手中并无积攒的闲钱。现在离春节还很远,也没压岁钱供他挥霍。只要实行经济封锁,他的梦想就是镜中之花。于是支吾着说,是啊,是啊。儿子说,买笔的事,咱们一言为定。我说,钱的来路需光明正大。儿子说,您就放心好了。

过了两天,儿子把他的世佳游戏机妥妥帖帖地捆起来,结实得好像一个炸药包。我随口问了一句,又要借给哪个朋友玩啊?儿子龇牙笑着说,这一次不是借给人家,是放进当铺里换点儿现钱。

我吓得跳起来,抚着胸口说,请你把话再说一遍,我大概耳背了,实在听不明白。儿子说,为了买笔,我需要钱,我检点了一下我的所有财产,就数这台游戏机值钱了。我去当铺里问了一下,大约可当250元钱,可惜您把发票弄丢了,要不然还可以多当些。我说,天啊,你小小年纪知道进当铺,长大了一定是个败家子。儿子奇怪地说,这和败家子有什么关系?反正从现在到暑假的日子,我都没有机会玩游戏机了,放在家里什么用也没有。进了当铺,我就可以用钱买到笔……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可是你拿什么来赎呢?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到时候没有钱,你的游戏机就成了死当(我好不容易从以前读过的旧小说中记起了“死当”这个词,用得恰是地方)。儿子不慌不忙地说,以后我每个月都从伙食费里节省一些,到了暑假的时候就可以把游戏机赎回来了。当铺的库房很严密,还有空调,游戏机搁在那里,真是比家里还保险呢。

我瞠目结舌。面对着这种无懈可击的计划,只能自叹不如。儿子说,要是等我慢慢地把钱攒够了,我同学的派克笔早就卖出去了。我觉得当铺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以救人急难。

我们的争论告一段落。

后来,儿子还是把同学的派克笔买了回来,用的是我贷给他的100元钱。我一再声明贷款是无息,而且偿还期可以拖得很长,不必他短时间内压缩伙食费还贷,以保障身体健康。

儿子从此用派克笔流利地写作业,但提出此事,表情却是悻悻的。他说我给他的钱有“嗟来之食”的味道,还是自己进当铺来得理直气壮。

1.画线句子“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在文中具体喻指什么?

2.请结合文意解释最后一段中“悻悻”一词的含义,并写出儿子。悻悻”的原因。

3.试分析文中母子在当游戏机买派克笔这件事整个过程中的不同态度。

4.你如何评价文中母亲和儿子的思想性格?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学校要举行“孝亲敬老”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近期你们班要召开主题班会,讨沦“孝亲敬老”的内涵,作为主持人,你准备在开场白中简介“孝亲敬老”对于中学生成长的意义,你将怎样说?

(2)学校为创设校园孝亲感恩的氛围,准备悬挂“孝亲敬老”主题条幅,请你拟写一条主题标语。

(3)孝亲敬老就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学校号召“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请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就“中学生如何孝亲敬老”提出3条具体建议。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样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地跑出去,飞似的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1)选段出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老车夫是谁?他当时处于怎样的困境?

(2)选段表现了样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的作者为德国小说家都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B.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C. 《土地的誓言》作者为现代作家端木蕻良,他的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

D.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何建立“生态乡村”?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生态乡村”应当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的乡村。

①也有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标准

②有的人认为“生态乡村”就是植树种草,引水修路

③然而,乡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符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乡村”

④依照这些观点,“生态乡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那就是“屋舍整齐,绿树成阴,处处美景”的现代化新农村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