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温公幼时,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止。用力多者收功远,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又,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公即石击瓮,水因穴迸出,儿得不死。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有改动)

【注】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龆龀:指童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记问不若人

(2)众兄弟成诵

(3)温公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迨能倍诵            取一葫芦置于地            (《卖油翁》)

B. 公即石击瓮            蒙辞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C. 水因穴迸出            自钱孔入,钱不湿            (《卖油翁》)

D. 所精诵                  以钱覆                    (《卖油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2)庭有大瓮,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

4.文中“独下帷绝编”的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我们学过一些形容读书勤奋

的成语,请你列举一个:_________________

 

1.(1)担心(2)已经(3)曾经 2.B 3.(1)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 (2)院子中有口大瓮,一个小孩偶然间掉进瓮中的水里,小孩们惊叫着丢下他跑了。 4.“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等。 【解析】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作者:朱熹 年代:宋 参考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还有一次,他和一群小孩在院子中玩耍。院子中有一口大瓮,一个小孩偶然间掉进瓮中的水里,小孩们惊叫着丢下他跑了。司马光立即用石头砸瓮,水顺着窟窿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以活命。可见他使人活命的能耐在七八岁时就已经表现出来,直到现在,京城开封、洛阳一带仍多处有《小儿击瓮图》。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患:担心。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意思都是“介词,用、拿”。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才/就。C连词,表示顺承/连词,表示转折。D:代词,他/代词,它的。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或:有时。堕:掉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小题。

春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这首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哪些?体现出春天怎样的特点?

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网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受众: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电视的观众等。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这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请结合你读过的经典名著,谈谈“阅读”曾给过你哪些“力量”。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选段一)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选段二)他呆呆地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他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1)(选段一)“他”手中“三十五元钱”是怎么来的?请结合原著有关内容简要回答。

(2)(选段二)中的“一老一少”是___________,“他”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6)小舟从此逝,_________________。(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7)高树移悲风,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野田黄雀行》)

(8)蒙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 《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全诗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C.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的长妈妈是—位心地善良的旧式劳动妇女。

D. 《红岩》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地区的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故事。本书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也刻画了叛徒和特务穷凶极恶、一筹莫展的丑态,其中的甫志高是叛徒,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江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