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寒不冻心跳,风不散笑容 包利民 ①十月,便已下了雪,小兴安岭的冬天早早的来了。这...

寒不冻心跳,风不散笑容

包利民

①十月,便已下了雪,小兴安岭的冬天早早的来了。这最初的冷,往往在感觉上要比腊月三九难熬。可能是冷的比较突然,没有了过渡。

②每一年由初冷入深冷的过程,我天天都会到河边散步,看一河流水在寒冷的侵蚀中渐渐凝固。有时会想,如果说流淌是河流的心跳,难道就这样被寒冷冻结了?记起儿时同亲人一起去冬天的河里捕鱼,当凿透厚厚的冰层,却见冰下流水依然。原来,那一层坚冰只是一种保护。

③少年时代,就曾问过家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水都不会被彻底地冻结?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在冰层下流淌?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曾刨开过甸子里的一些水塘,冰层竟是一冻到底,下面并无流水。我便明白,被冻透的,只是那些死水。不流动的水,或许在夏日里也是盈然,或许四周也是花草繁茂,或许偶尔也承接雨水泛起涟漪,但从根本上也是没有了心跳的。所以,冬季来临,它们就死了。或者说他们早就死了。

④就像有那么一个人,他就在我们身边,日复一日过着不变的生活,他偶尔也笑,也沉默,似乎就要这样度过一辈子。就算遇上艰难坎坷,他也是一样的状态,不谈得失,不论悲喜。有人说,这是一种淡然,或者一种超然,而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失去了希望的麻木。笑也麻木,沉默也麻木,平常时麻木,艰难时也麻木。实际上他的生命也如同一潭死水。

而冬天依然流淌的河,到了春天就冲破了桎梏,把清澈的笑容写在我们的眼睛里。河流的笑容来自不停地流淌,而非偶尔路过的风。只有那一汪汪死水,才会在风来的时候,麻木地笑。

⑥对于我们来说,笑由心生,只要心中有美好的希望在葱茏,哪怕外面是无边的风雪,也冻结不了如花绽放的笑容。风再大也吹不散笑容,再深重的苦难,也挡不住朝着梦想前行的脚步。风越大,就越应像河流一样,笑容越灿烂。给生活一个微笑,生活便会回报以花开。

⑦小的时候,问祖父,你的脸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深深的皱纹?祖父一生经历坎坷,命运无常,可是无论在城里还是乡下,他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从不曾在生活面前弯腰,总是露出真心的笑容。他这样说,我脸上的皱纹是笑出来的,比别人笑得多,所以皱纹就比别人的多,比别人的深。多少年间,每想起祖父的答案,我心里就会濡湿,仿佛一种美好在涌动着,就要拔节开花。

⑧寒冷能冻结万物,却冻结不了澎湃的心跳,也冻结不了在苦难中露出的笑容;而苦难能在脸上刻下沧桑,却不能抹去笑纹里荡漾的温暖。那么,就用澎湃的心跳,去迎向正走来的冬天,面对渐渐强烈的北风,就准备好最美丽的笑容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5期,有删改)

1.第④段和第⑦段都写到了“笑”,这两种“笑”含义有何不同?

2.请对第⑤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冬天依然流淌的河,到了春天就冲破了桎梏,把清澈的笑容写在我们的眼睛里。

3.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1.第④段的“笑”是一种对生活无奈的麻木的笑;第⑦段的“笑”是一种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笑。 2.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河流”以人的性格,用春天来描摹它的“微笑”,形象生动地表现河流冲破苦难时的快乐,为下文表现我们要笑对人生苦难的主旨作铺垫。 3.议论、抒情;表达作者对人生苦难的看法,认为人生的苦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乐观面对,终可以让苦难望而却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4.①语言生动形象。如:“每想起祖父的答案,我心里就会濡湿,仿佛一钟美好在涌动着,就要拔节开花。” ②语言蕴含深意。如:“就用澎湃的心跳,去迎向正走来的冬天,面对渐渐强烈的北风,就准备好最美丽的笑容吧!”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含义,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第④段可结合段中的“这是一种失去了希望的麻木”来理解,第⑦段的“笑”可结合祖父的话表现出的精神来理解。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出河流冲破苦难的快乐。 3.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文章的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与抒情.结合段落内容来看,末段主要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用主要指内容方面,可围绕着点明主旨等展开分析。 4.考查记叙文语言特点。记叙文语言特点一般有:精炼、含蓄、深刻有哲理性、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幽默风趣、具讽刺意味等。结合文中句子来分析,语言生动形象。如:“每想起祖父的答案,我心里就会濡湿,仿佛一钟美好在涌动着,就要拔节开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节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禽于旌门  _____

(2)其心实   ______

(3)非所宜    ______

(4)实谓其奢淫 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

(2)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3)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苏世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查看答案

(2017年中考重庆B卷)根据语境,请写一个议论性的句子总结全段。

日子太清闲,便会多些空虚无聊,;日子太忙碌,便会多些奔波疲劳。无论哪一种日子,如果长期以往,生活便会出现危机。空虚无聊的或许会沉迷于某种嗜好而不可自拔,奔波来累的恐怕会病痛缠身而苦不堪言。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所以说:____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论文简介中提取3个能够体现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

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有助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关键词语: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与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B.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C.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