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______→重拾希望→______→十分感激

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⑦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3.分析结尾画线句在选文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1.非常感动(感到温暖)心急如焚 2.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 3.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点题);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4.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 【解析】 1.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文中可以找到原句“她非常感动”“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①非常感动。②心急如焚。 2.本题的考点是重点词语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温暖”一词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 3.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文章结尾“小火苗”“传递”等关键词语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点题),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4.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文中男孩的举动“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可以看出他: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恐已______

(2)盲臣敢戏君乎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本文与《孙权劝学》都是谈学习的,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阿姊闻妹来,__________;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3)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4)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逢入京使》)

(6)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请你写出一句与“思乡之情”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作者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老王当时病情严重。

B. 强调老王令人生厌之态。

C. 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

D. 突出老王样子非常吓人。

2.下列描写方法选文没用到的一项是(    )

A. 神态描写    B. 动作描写

C. 语言描写    D. 心理描写

3.本文用词洗练老到,很值得品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本句用“镶嵌”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如果用“站立”等词就不能表现这层意思。

B.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这是因为老王的形象把我吓坏了,总不能集中精力去数,所以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

C.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一句中的“强笑”说明笑得不自然,体现出“我”对病危中的老王的同情。

D.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的“攥”表达老王矛盾的心情:既又不好意思,又很难过,用的是动作描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各组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B. 射: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C. 去:睨之,久而不去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D. 自: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

A. 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

B. 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

C. 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D. 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3.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 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B. 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C. 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D. 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0”。

②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上沉寂多年的“O”记录。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口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⑤这其中,也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O”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O”,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①④③②⑤    D. ①④②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