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枯萎的蒲公英 叶 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

枯萎的蒲公英

叶  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

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请结合下列加点加粗词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 2.①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②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 3.((1)运用拟人,通过 “贴”“触”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的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2)运用比喻,通过“掀动”“绒绒”“洁白”等词语,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的轻盈和身体的苍老,突出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 4.①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②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献的品质;③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颜色交接之处像是“铁”的颜色,表现了蒲公英为了儿女而坚强的生命。(2)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文中的情感应该与母亲有关,看到了蒲公英对子女的爱而想到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本文采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由冬日的午后我看到一棵极富生长态势的蒲公英而想起了自己同样刚强坚毅的母亲,全文饱含深情,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致敬。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划分段落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蒲公英和母亲的品质共同点是:为了儿女无私付出,时刻牵挂儿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点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见月  (xī)    B. 沿阻绝(shù)

C. 绿潭  (tuān)    D. 其间(sh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加粗的词。

(1)多趣味______   (2) 林寒涧      _________

(3)引凄异______   (4) 虽乘奔御风不以_____

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查看答案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泥而不染 (yū     B. 濯清而不妖(lián)

C.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xiè)    D. 陶后有闻(xiān)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加粗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_______(2)濯清涟而不_____________

(3)香远益清,亭亭净 ______    (4)予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

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5)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__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7)水在古人的笔下清澈而透明: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墨香书法展示”是教育部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之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南海中学九年级(6)班开展“走进汉字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宣传栏里张贴了四幅名人书法作品,属于“书圣”王羲之的是____

    

     A                         B                     C             D

(2)下列读图信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

 

A.右图中汉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B.汉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C.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对我们理解和辨析形近字有帮助。

D.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完全没有关系。

(3)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班墨香兴趣小组组长符睿同学拟向学校图书室借阅书法类图书46本,下面是该同学写的借条,但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改正。

①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