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较为流行的一个版本。“‘春’之诗词鉴赏”小组的同学上网搜集了一些与春季节气相关的诗词作品,遗憾的是,在复制信息的过程中,有三组诗句的位置混乱了,请你根据诗句内容、特点帮助他们将诗句上下句的位置还原,并按节气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好风胧月清明夜    ②雷动风行惊蛰户    ③碧砌红轩刺史家

④天开地辟转鸿钧    ⑤农家岁首又谋耕    ⑥万物苏萌山水醒

A. ⑥①——⑤④——②③    B. ⑥⑤——②④——①③

C. ⑤③——②①——⑥④    D. ①⑥——⑤②——④③

 

B 【解析】试题分析: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清明夜【作者】白居易)---清明。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春晴泛舟【作者】陆游 )---惊蛰。 春雷一响,春风吹起,整个宇宙一番新气象。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立春。 随着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一年之计在于春,广大农民们又开始谋划或设想与安排新的一年的农业生产活动,特别是春季的积肥、翻地、播种等农业生产工作事宜。立春是农历年的开始,是农历的年首,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开始的首个节气,故称为岁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挂钱,是中国北方地区贴在门楣、房檐上的一种剪纸艺术。下面是一张挂钱,上面镂刻着一个由四个汉字组合而成的合体字,借此表示邀引财源之意。请将这四个字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概览天下沧生,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从物理学角度看,中国人的筷子运用了杠杆原理。这原理虽然是21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但他并未将这一原理运用到餐桌上,故而有人称筷子为我们祖先”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实不为过。

③别看小小筷子身材不长,但使用筷子的文化相当长,看似平淡无奇的筷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上海民俗藏筷馆里有一副对联:“一笼藏日月,双筷起炎黄。”盛赞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餐具,源远流常。

④“箸”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古时船家行船最忌讳“住”与“翻”,因为船停住了或翻了,都不吉利,而“箸”与“住”同音,为图吉利,反其意改“箸”为“快”了,就是希望船行得快,一帆风顺。又因“快”多为竹制,于是就在”快”字上加上竹字头,“筷”字乃成。而汉语中,单音词有向双音词发展的趋势,便在“筷”字后加上“子”,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⑤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婚庆、丧葬等礼仪中。我国民间使用筷子有不少习俗。如新娘出嫁时,嫁妆里要放一双筷子,以讨“快生贵子”之吉祥之兆。而与看着“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和为贵”的意蕴,十双筷子在一起又有十全十美的意思。筷子外形直而不弯,又被古人寓以种种美德。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把自己用的一双金筷子赐给宰相宋璟,表彰他的耿直无私,以“筷”象征人格。

⑥日常生活中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筷子两端要对齐,用餐前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同时还有不少禁忌,如忌敲筷、忌插筷、忌掉筷等等。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不能随心所欲。作为礼仪之邦,一双小小的筷子,能够让人们看到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1)文中加粗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粗犷(kuàng)    沧生     B.追溯(sù)      源远流常

C.丧葬(sàng)     繁琐     D.积淀(diàn)    彬彬有礼

(2)下面加粗词在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情有独钟      造化钟神秀    B.一帆风顺    直挂云帆济沧海

C.吉祥之兆      瑞雪兆丰年    D.随心所欲    欲把西湖比西子

(3)下面对语段中涉及的语文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排比修辞方法,对“三类进餐工具”进行逐一描述,突出“筷子”使用起来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有文化品的进餐工具。

B.“筷”字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竹”,书写时先写“竹”再写“快”,而“快”字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忄”,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规定“忄”的笔顺是左点、右点、竖,即

C.民间讳俗,用“快”取代“箸”;又因“快”多为竹制,运用会意造字法,添上“竹”字头变成“筷”,“快”表声,“竹”表意:汉语由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又在后边加“子”。由“箸”易名为“筷子”的变化体现了汉民族语言的发展。

D.“筷子”外形直而不弯,古人用以象征耿直无私的人格。其实中国人常用一花一草、一木负载真情,象征人格。素有“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就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高洁、清雅、坚韧和淡泊四种品格,其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花被赋予的品格就是对“儒家”精神及理想人格的最好诠释。

(4)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数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已不只是一种餐具,还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筷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容。_____

A.引领世界“大朴胜华”的文化潮流    B.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

C.表现了祈求平安的民族心理需求          D.彰显中华民族讲究礼仪的传统美德

 

查看答案

二选一:

①命题作文:请以“给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有真情实感。

②字数要求:750-850。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②想象文

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智慧,借助联想与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此及彼,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言物喻理。下面的这些词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数字3  河流  梯子  夏天  逗号

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地发挥联想与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联想丰富精彩。

②字数要求:750-850。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查看答案

①读书可以明理、完善自我、认识世界、传承文明,正因为有了这几条才要读书,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读什么书。在我看来,读书还需着重于读经典。人类千辛万苦留下的这些宝贝,是无穷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得以在此星球上延续的定海神针。如果经典被遗忘,那人类必将毁灭。

②我们说,人类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经典构成的,世界各民族精神文化的基石都是他们的经典。比如希腊文明,如果离开希腊神话、希腊悲剧和希腊哲学是无法想象的。而中华文化精神,离开“四书”“五经”、《老子》《庄子》等就无从谈起。经典是人类对世界及自己理解的集中体现,既是文明的基石也是文明的坐标。我们对自己所处时代文明的种种认同、批判,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经典这个坐标;而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能没有这个坐标,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所达到的位置。

③阅读经典是人类成长的基本方式。孔子教学只教“六经”,爱因斯坦说他经常会拿出康德的著作来读。我们每次阅读,经典都会展现出新的深度与广度。经典是意义的源泉,思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典博大精深,无法【A】一览无余(一目了然),随着在阅读中不断理解经典新的意义,我们的领悟力以及问题意识也得到提高。

④不要带着某个具体目的去读经典,读经典本身就是目的。不能把经典作为从外部加以征服的客体来对待,而应该把阅读经典作为丰富我们思想、经验的必然途径,作为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对待,让它最终融入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本身。阅读经典是一种生活方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什么他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让我们感到快乐?因为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不仅是为了求道,更是为了在得道的过程中生命得以完善、丰富、提高,这种快乐是【B】不可言喻(不可名状)的。我认为一个人大彻大悟的时候就是读完一本经典的时候

⑤阅读经典的关键不在于阅读本身,而在于让人提升精神、陶冶性情、丰盈情感。这就像观菊、喝茶。观菊时,不能只把菊花看作是能治病的植物,或是摆在房中显示品位的装饰;而应在观菊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以及做人的激励。同样,喝茶时,不仅讲究茶器、茶叶与气氛,更应懂得喝茶的最高境界不在茶而在茶之外;应通过喝茶获得精神上的轻松与通透。

⑥经典之所以能够融入我们的生命,构成内在的骨骼,是因为真正的经典不论内容如何,总是和宇宙、人生有关,构成我们安身立命的依靠。我们对任何经典表达的思想不一定都要双手赞成;相反,即便对经典有最高敬畏感的人也会有不喜欢的经典。我们可以不喜欢经典作家,但我们必须要读经典。即使是我们不喜欢的经典,那也是我们经验的一部分,是与我们【C】息息相关(一脉相通)的,所以我们才那么急切地要去反驳。

(取材于张汝伦《读书与人生》)

1.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不可以与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处是____

2.作者用观菊和喝茶两个事例,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

3.文章中提到“一个人大彻大悟的时候就是读完一本经典的时候”,通过你的阅读经历并结合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数字化”是我国现阶段全民阅读最显著的特点和趋势。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形式。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与上一年基本持平。纸质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分别为44.66期(份)和3.44期(份),均比上一年有所减少。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出现增长放缓甚至阅读量下降的新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59.2%的数字化阅读读者表示纸质读物在购买方面,明显地不如数字读物“便利”。“方便随时随地阅读”也是读者转向数字化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比例达到40.0%。此外,有29.2%的数字化阅读者表示“方便检索信息”是他们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原因。另外,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居民中,有36.7%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2.76元。

【材料二】

我国国民近两年不同媒介日均阅读接触时长表

年份

图书

报纸

上网

手机

平板电脑

2016

19.69分钟

17.01分钟

54.84分钟

62.21分钟

12.71分钟

2017

20.20分钟

13.15分钟

57.22分钟

74.40分钟

13.88分钟

 

【材料二】

数字化阅读也有一些弊端。它的最大问题是阅读时注意力极易分散。由于网络内容大部分是多媒体,既有文字、图片,也有音频、视频,而这些内容大都是以超链接的形式排列的,一旦点开新的链接,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领域。许多人上网之初也许是为了读一条感兴趣的新闻,但几十分钟后却发现自己在购物网站上寻找最新产品。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化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有科学家指出,数字化阅读是“F形阅读”。所谓“F形阅读”,是用字母F模仿数字阅读养成者的眼球活动轨迹,看任何读物都会像读网页新闻那样,前几行细读,后面就竖着略读。这已经是不少人下意识的阅读习惯。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化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阅读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数字化阅读方式“便利”的优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根据【材料二】,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

3.请根据【材料三】,结合你的阅读实践,谈谈你对数字化阅读某一个弊端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